您好,欢迎您

【2022 ASH 回顾】病例分析: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

2022年12月31日
编译:月下荷花
来源:肿瘤资讯

边缘区淋巴瘤(MZLs)约占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7%,包括即结外型(EMZL)、淋巴结型(NMZL)和脾型(SMZL)3种亚型。

64届ASH会议的继续教育部分,有多位专家撰文阐述了边缘区淋巴瘤(MZLs)的治疗,本文以病例为线索,着重介绍了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

  • MZLs初始评估需要特定的诊断和分期程序,最近明确了PET/CT在MZL分期中的作用(特别是仅计划局部治疗或怀疑转化时)。

  • MZL风险分层较前有所改善,强调一线治疗后早期进展与总生存(OS)较差相关。

  • 相当一部分MZL可能与特定细菌或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早期抗感染治疗可能有效。

  • 含利妥昔单抗治疗MZLs(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进展期EMZL或利妥昔单抗治疗SMZL)有较好疗效,特别是BTKi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很有前景,已获批治疗复发MZLs。

  • 此外大量新药(PI3Ki、CAR-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正在研究中,初步结果令人鼓舞,现有治疗格局将很快发生变化。

微信图片_20221107094139.jpg

患者案例1概况

52岁男性,表现为腹部不适、盗汗、脾大和表浅淋巴结肿大。脾下缘位于脐水平线下2cm,无肝大,腹股沟和颈部淋巴结增大(最大直径1cm)。血白细胞20.6×109/L(中性粒细胞18%,淋巴细胞80%),血红蛋白9.7g/dL,血小板70×109/L。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测可见单克隆B细胞占63%(CD20+、CD10-、CD5-、CD23-、CD103-)。HCV血清学阴性。LDH为822mU/mL(上限220mU/mL),白蛋白2.9g/dL(3.5-5.5g/dL)。BM间质B细胞浸润(70%),窦内局部分布。BM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为复杂核型。全身CT显示脾大伴结节性病变及脾门外淋巴结增大,PET/CT显示脾脏局灶性病变,SUVmax 20,多个淋巴结有FDG摄取,SUVmax未达20。

诊断SMZL,IV期,以全身和腹部症状为主。脾脏病变的SUVmax较高,注意组织学转化(HT)。

背景

即将发布的WHO分类第五版中,原发皮肤MZL列为单独疾病。定义了一种癌前疾病,即边缘区来源克隆性B细胞增生,特征为淋巴细胞增多、骨髓(BM)B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符合MZL,无相关器官肿大,发生于SMZL之前。根据美国SEER-18计划(2001-2017),MZLs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96/10万/年。

MZL的特征是生长缓慢,通常不需立即治疗,需治疗时多可获得良好持久缓解,总体预后较好:胃EMZL的10年OS率83%,与匹配人群相似,非胃EMZL为77%,SMZL为68%。与其他惰性淋巴瘤相似,小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有报道显示,早期进展与更差结果相关。MZLs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免疫化疗和新药有较好的治疗活性。

MZLs的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时,EMZL必须应明确疾病分布, SMZL应确定脾脏大小、脾脏的病变和脾门外淋巴结播散,NMZL应确定淋巴结大小和数量,临床无明显淋巴结外病变。根据ESMO和NCCN指南,增强CT是MZLs分期和疗效评估金标准,MRI在特定部位更有用,如眼附件、乳房、涎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硬脑膜)。现已提出评价SMZL疗效的具体标准。

关于PET/CT在MZL分期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最初认为MZL是无FDG摄取活性疾病,因此不推荐PET/CT,但PET/CT在MZLs常规评估中应用越来越多。EMZL的结外部位FDG摄取活性变化较大,某些部位如肺或头颈部检出率高于眼附件和胃。约75%NMZL和SMZL可检测到FDG活性。PET/CT仅能检测到1/3 MZL BM受累,意味着如果可能影响治疗决定,仍需BM活检。最近回顾性研究表明,BM活检可能并不需要,因其不影响基于临床/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EMZL放疗(RT)治疗的结果。

NCCN指南将PET /CT作为部分患者的评估选择,由于现代技术使得PET/CT检测敏感性提高,ESMO指南也正在重新考虑推荐PET/CT。仅计划局部治疗时,临床和/或实验室数据提示可能HT时,PET/CT可能有帮助,但SUV标准值尚未建立,组织检活仍是排除HT的最好方法。

患者案例1诊断和治疗

根据Integruppo Italiano Linfomi(IIL)评分本例患者为高危,根据HPPLs/ABC评分为C组(表1)。为了排除HT,经腹腔镜脾切除,诊断为SMZL伴区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HT。患者6周期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甲泼尼龙治疗,2年后仍为完全缓解(CR)。

表1 MZLs的预后评分

1.pngConconi等报道,340例MZL中3.8%发生HT,MZL诊断时LDH升高与HT风险相关(5和10年5%,12年10%),HT时多数患者LDH增高和有全身症状。Alderuccio等报道了453例MZLs,7.5%经活检证实为DLBCL HT,1/5初诊时即诊断HT;初始治疗后未达CR、LDH增高、诊断时>4个淋巴结部位是HT风险的主要预测因素;初始诊断即为HT或诊断MZL>12个月发生HT患者的OS优于MZL诊断后12个月内发生HT患者;该研究组还提出,多发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受累是一种新的EMZL亚型,预后较差,HT发生率较高。Bastidas-Mora等报告了36例SMZL,多变量分析显示HT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是复杂核型。DLBCL新的遗传分类提示,大部分MZL衍生的HT可能属于BN2/C1分子亚型。

患者案例2概况

72岁女性,持续右腮腺和结膜肿胀,结膜活检显示EMZL。CT显示右颈部淋巴结增大(2.5cm)。BM活检排除淋巴瘤浸润。HCV血清学阳性,HCV- RNA 4.5×106 UI/mL(基因2型),HBV和HIV血清学均阴性。肝纤维扫描显示中等肝纤维化8.5 KpA (F3)。

感染和MZLs:HCV阳性

HCV相关MZL是抗原驱动淋巴瘤发生的模型,HCV感染与SMZL和其他MZL亚型相关。因感染流行病学的不同,MZL的HCV感染率在不同地域差异很大。

回顾性研究报告,含干扰素或无干扰素的联合治疗能显著诱导HCV阳性MZLs退缩。Fondazione Italiana Linfomi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HCV阳性且无需立即常规治疗的惰性淋巴瘤的初始治疗(40例,27 例MZL)。 MZL的总缓解率(ORR)和CR率分别为48%和26%,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73%。

目前推荐的DAA方案包括2种泛基因型药物联合,即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12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 8-12周(表2)。

表2 MZLs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2.png

患者案例2 治疗

患者接受了12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获得持病毒反应。淋巴瘤再分期CT显示结外和淋巴结均CR。患者自治疗开始PFS已3.5年。

细菌相关EMZLs

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EMZL是研究感染原驱动淋巴细胞多步骤增殖的最佳模型。近年意大利的HP阳性胃MALT淋巴瘤发病率有所下降,可能源于HP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HP阳性胃EMZL,不论分期,均应及时清除HP。有些特征存在时,如内镜超声显示累及黏膜下或区域淋巴结,以及存在t(11;18)(q21;q21)(BIRC3/MALT1),HP清除后淋巴瘤反应可能性较低,但HP清除仍推荐为首选治疗。局限性胃EMZL,单独抗HP抗生素治疗可诱导CR,高达75%病例可长期控制。由于治疗反应可能缓慢发生(可达1年以上),建议谨慎观察等待,持续存在无症状镜下淋巴瘤浸润者每3-6个月1次内镜检查,考虑新的治疗前应至少等待12个月。

眼附件边缘区淋巴瘤(OAML)可累及眼睑、结膜、泪腺或眶软组织。从2004年开始,许多报告指出OAML可能与鹦鹉热衣原体(CP)相关,人类长时间接触感染的鸟类、猫或其他宠物后被感染。这种联系有较大地域差异,几个美国的系列报道认为OAML患者无CP感染证据。3项前瞻性研究证实,针对CP的抗生素多西环素治疗后OAML可消退,34例患者(29例CP阳性)的ORR 65% (CR 18%),5年PFS 55%。但其他研究中ORR较低。尽管OAML使用针对CP的抗生素治疗存在争议,特别是无检测情况下,但如若视力丧失并非迫在眉睫或是在CP感染高发区域,可经验性清除感染治疗。

其他非胃EMZL抗生素治疗疗效数据很少。伯氏疏螺旋体与皮肤EMZL相关,特别是高流行地区(苏格兰高地,奥地利),在非流行地区这种关联几乎可被排除。文献报道11例患者中6例在给予针对伯氏疏螺旋体的抗生素治疗后(头孢曲松),淋巴瘤消退。免疫增殖性小肠疾病是EMZL相对罕见的变体,多见于中东和非洲年轻男性,与空肠弯曲杆菌感染相关,广谱抗生素治疗有效率90%。

局限性EMZL的非抗感染治疗管理

经清除HP治疗后淋巴瘤未消退的胃EMZL患者,标准治疗为受累部位放疗(ISRT),推荐剂量24Gy,3-4周。ISRT疗效很好,几乎所有病例都可CR,复发率仅5%-10%。24Gy的ISRT也是不同部位局限性非胃EMZL的主要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可长期局部控制疾病。近年越来越多采用低剂量RT(4Gy,2分割),降低毒性和治疗时间同时,可保持基本疗效(5年PFS约70%),但用于姑息治疗之外仍有争议。

虽然EMZL一般不推荐手术切除,但对于因诊断目的而完全切除肿块的无症状患者,特别是某些不能进行RT的非胃部位(如十二指肠、结肠)患者,认为手术切除是足够的治疗,并建议后续随访。

患者案例3概况

62岁女性,因上呼吸道阻塞就诊。鼻内窥镜发现一巨大鼻咽部肿块,活检为EMZL。PET/CT示弥漫性淋巴结增大(腹膜后6cm)和脾大(16cm)。BM活检发现淋巴瘤结节性浸润(35%)。血红蛋白10.2g/dL,血小板115×109/L,白细胞9.5×109/L,其中CD19+克隆B细胞65%。LDH升高,MALT-IPI 2(高危)。HCV阴性。由于进展期、高负荷、无重大合并症,患者接受6周期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治疗,达CR(4周期后部分缓解[PR])。

进展期EMZL的一线全身治疗

指南推荐有淋巴瘤相关症状,弥漫性、高负荷或大包块疾病,器官功能受损,抗感染治疗禁忌或局部治疗失败,疾病迅速进展的患者应进行系统治疗。

利妥昔单抗+化疗是EMZL的主流治疗,根据IELSG19研究结果,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优于任一单药治疗(5年PFS 72%、59%和57%)。临床实践中BR已很大程度取代了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西班牙的2期研究中,57例EMZL患者根据治疗反应调整治疗,4或6周期BR,7年PFS 92.8%。一项回顾性国际研究中,237例EMZL患者BR一线治疗,5年PFS 89.6%,48例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患者的PFS改善(94.4%和81.1%),但OS无差异。

2期IELSG38研究评估了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作用,5年PFS 87%。总体而言,EMZL采用苯丁酸氮芥+利妥昔单抗或BR一线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能会产生有利影响,但需要进一步评估,因为BR诱导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毒性(主要是感染)问题应重视。

最后,GALLIUM研究未能证明MZL队列含奥妥珠单抗的免疫化疗优于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
许多研究正在评估EMZL无化疗一线治疗是否优于利妥昔单抗+化疗。如IELSG47-MALIBU 2期研究正评估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治疗。

NMZL和SMZL的一线治疗

无症状SMZL可积极随访。治疗指标包括进行性有症状的脾大和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10g/dL,血小板<8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0×109/L),如有自体免疫表现应予相应治疗。
脾切除一直认为是SMZL标准治疗,有助于病理诊断,血细胞减少可迅速恢复、缓解脾大腹部不适。但脾切除切并非治愈性方法,且可能伴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血栓、出血和感染)。

鉴于此,脾切除很大程度上已被利妥昔单抗单药一线治疗取代,相关研究主要为回顾性,其中最大研究中,108例患者接受每周1次共6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1或2年),诱导后ORR 92%,5年PFS 71%。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与更优的无进展相关(79%和52%)

前瞻性IELSG36研究(BRISMA)评估了BR一线治疗SMZL,56例患者治疗4-6周期,ORR 91%,CR率73%,3年PFS和OS分别为90%和96%。68%患者出现≥3级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43%,感染5.4%),导致9%患者停用治疗。总体而言,BR治疗SMZL高度有效,但其毒性特征表明作为一线治疗并不普遍适用,年轻健康弥漫性疾病患者可考虑BR。

有关NMZL的管理数据很少,指南建议依照滤泡淋巴瘤,包括风险分层、治疗指征、一线治疗选择、局部疾病ISRT,进展期疾病多采用BR治疗。

患者案例3诊断和治疗

本例患者无病生存22个月后发现淋巴细胞增多,重新分期显示为无HT的弥漫性复发(腹部淋巴结增大,脾大,肺结节,BM浸润)。伊布替尼560mg/d,6个月时PR,末次随访12个月时仍持续PR。耐受性好,无显著不良事件。

复发难治MZL的治疗

疾病复发通常需要活检排除HT。复发MZL患者需要高度个体化治疗,应考虑分期、肿瘤负荷、受累器官、既往治疗数量和类型、既往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和合并病。局部复发患者可考虑ISRT,复发为进展期的无症状患者可密切观察,但多数患者复发或进展时需要新的全身治疗。
长期缓解(≥24个月)患者,可再次免疫化疗,其中部分年轻健康且化疗敏感的侵袭性疾病复发患者,可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99例复发MZL患者的5年OS率73%。

尚无针对复发MZL的3期临床研究,越来越多评估新药(单独或联合)的2期研究,但几无药物获FDA批准(图1)。
3.png

图1 R/R MZL新药治疗研究的ORR

首个评估新药治疗复发难治(R/R) MZL的研究中,采用的药物是BTKi伊布替尼,中位随访33个月,ORR 58% (CR 10%), 60例可评估患者的中位PFS 15.7个月,毒性与其他研究一致(房颤8%,≥3级感染22%)。2期MAGNOLIA研究报告,二代BTKi泽布替尼治疗68例R/R MZL,具有更优结果(15个月ORR 68.2%,CR 25.8%,PFS 82.5%),耐受性更好(仅2例房颤,≥3级感染16%)。最近acalabrutinib的2期研究初步结果证实了BTKi在R/R MZL的整体疗效。

在R/R MZL广泛评估的第二类新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总体而言,PI3Ki治疗R/R MZL有很好的活性,但特异的免疫相关毒性,如腹泻/结肠炎、转氨酶升高和肺炎,阻碍了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联合应用。通过改善PI3Ki对δ亚单位的选择性或间断应用可能会减轻药物毒性,故仍有可能在R/R MZL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copanlisib是静脉用PI3Kαδ抑制剂,3期安慰剂对照CHRONOS-3研究中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95例R/R MZL的结果明显改善(ORR 86%,CR 39%,中位PFS 22.1个月)。毒性主要与α亚单位抑制相关(≥3级高血糖56%,高血压40%),需要相应药物治疗。

Umbralisib是高度选择性的PI3Kδ抑制剂,2期UNITY-NHL研究中治疗69例R/R MZL,24个月ORR 49.1%,CR 15.9%,PFS 50.5%。该药报告的免疫相关毒性发生率最低,因此获FDA批准上市,但2022年6月由于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考虑,批准又被撤回。Parsacliisib也是选择性PI3Kδ抑制剂,CITADEL-204研究中治疗100例R/R MZL,初步结果显示疗效良好(ORR 58%,中位PFS 16.5个月),毒性可接受。然而在第一代PI3Ki idelalisib和duvelisib从美国撤市后,2022年初parsaclisib也从FDA撤回了上市申请。

3期COASTAL研究正在评估选择性PI3Kδ抑制剂zandelisib治疗R/R MZL,zandelisib采用的是间歇给药。

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R2)对于R/R MZL是有效的联合治疗,3期AUGMENT研究中ORR 65%,CR 29%,与利妥昔单抗单药相比,PFS改善(HR 0.46),但MZL患者数量较少,未达统计学差异。随后的3期MAGNIFY研究的初步结果证实了R2诱导治疗的良好结果。

ZUMA-5研究中,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治疗24例R/R MZL(n=24),缓解率很高(ORR 83%,CR 63%),但中位PFS(17.3个月)差于滤泡淋巴瘤,毒性也较大(≥3级神经事件36%)。CAR-T对MZL的作用需要更多探索。

一项1期研究中,少量MZL患者接受了新型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mosunetuzumab、epcoritamab)治疗,MZL扩展队列的结果尚未成熟。

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未来复发MZL的治疗将以无化疗治疗为主。

参考文献

Michele Merli, Luca Arcaini. Phillips. Management of marginal zone lymphomas.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22;2022:676-687

责任编辑:Luna
排版编辑:Lun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1月02日
戴明
厦门市中医院 | 肿瘤科
边缘区淋巴瘤(MZLs)约占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7%,包括即结外型(EMZL)、淋巴结型(NMZL)和脾型(SMZL)3种亚型。
2023年01月02日
李明德
阳谷县七级镇中心卫生院 | 中西医结合科
总体看来还是不错的,成绩令人鼓舞
2023年01月02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