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MDT诊疗模式凝聚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了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推动MDT多学科诊疗水平的进步,罗氏为国内广大乳腺肿瘤专家精心打造了“愈见实例派—乳腺癌MDT交流会”系列活动。本期交流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和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卉教授,带领各自的MDT团队悉心分享精准治疗宝贵经验,精心绘就学科协作崭新蓝图。
图1.复肿&川肿乳腺癌MDT团队成员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邵志敏教授和李卉教授分别致开场辞,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邵志敏教授指出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一直是我国乳腺癌治疗发展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了我国乳腺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MDT多学科讨论在保障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同时,也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个体化的诊疗策略,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李卉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乳腺癌多学科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希望两支MDT团队能够取长补短,在临床诊疗和科研设计方面畅所欲言,从思想碰撞中创造出更多新的灵感。
科研火花:临床回顾性研究设计:基于科室临床数据库的选题思路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临床回顾性研究设计:基于科室临床数据库的选题思路》。江一舟教授指出临床研究的设计应着眼于临床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科学假说,同时也要积极构建高标准的研究队列,全面收集临床信息和临床样本,加强跨学科的沟通协作,努力提升研究的整体层次。临床研究始终以回答临床问题为导向,研究者们应努力打造以临床难题、临床资源、临床研究和临床出口为主的研究闭环,建设具有转化意义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库?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表示在建立临床研究数据库的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推动研究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库应涵盖不同时期病人的治疗资料,准确描述复杂病人的临床特征,实现临床信息的模块化以及研究指标的统一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认为建设高质量数据库的首要条件是完善临床研究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规范的研究框架。研究者们应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参与数据库信息的收集、维护、随访和更新,对临床样本进行有序的分类管理,实现临床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提出临床研究数据库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团队协作和科研积累。研究者们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试错中才能发现研究的缺陷和漏洞,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逐步提升临床研究的综合水平。
如何高效筛选临床研究分子靶点?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芷旋教授表示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层出不穷,选择合适的分子靶标对于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在学习前沿进展的同时,也应不断思考肿瘤治疗浪潮的前进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认为一个好的科研选题首先应具有临床意义,能够回答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填补指南的空白和盲区。研究者们应及时跟踪前沿进展,了解所在领域的最新动态,打造具有创新性和转化意义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如何实现多学科数据库的信息整合?
四川省肿瘤医院马家宝教授指出乳腺癌MDT诊疗的推广和数据库平台的发展给多学科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可能。多学科治疗的临床数据,如放疗的具体治疗部位和治疗剂量等,能够和其他临床信息相嵌合,为临床研究的综合分析提供了重要保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金利教授表示由于治疗技术的飞速更新,临床回顾性研究普遍存在数据缺失或不完整等共性困难。研究者应把握不同时期的治疗特征,完整收集具有疗效预测作用的预后指标,同时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保证临床信息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章节小结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总结道,科学高效地开展临床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切实解决临床难题,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精准的建议。希望年轻医生们能够积极整合临床资源,深入挖掘临床问题,开创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
四川省肿瘤医院MDT团队病例分享:一例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病例分享
本环节由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主持,四川省肿瘤医院于淼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一例Luminal型早期乳腺癌病例。
图2.病例治疗流程图
术前腋窝淋巴结是否需要穿刺?
外科黄亮教授表示该患者体格检查未触及腋窝肿大淋巴结,但影像学提示转移,建议患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行腋窝淋巴结穿刺,有助于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方案。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并不代表新辅助治疗的必选人群,应充分考虑免疫组化和疾病分期等多种因素。
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方案选择?
外科综合治疗范蕾教授认为该患者为绝经前的Luminal B型乳腺癌,且伴有淋巴结转移,密集化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仍值得商榷。目前腔面型乳腺癌的治疗更多注重内分泌治疗的强化,绝经前的患者可根据基因检测评判复发风险,选择最为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内科张芷旋教授指出密集化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并不是十分显著,且其循证医学证据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化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激素受体状态、Ki67指数等危险因素。
外科综合治疗范蕾教授表示考虑该患者的年龄与高危因素,辅助内分泌阶段可选择OFS联合AI治疗,后续根据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继续内分泌的延长治疗。STEPP评分等一系列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评估患者的危险系数,从而制定更为个体化的内分泌治疗方案。
是否需要进行锁骨上淋巴结区域的预防性照射?
放疗科马家宝教授认为基于ACOSOG Z0011研究,该患者可采用全乳、瘤床及低中位的腋窝淋巴结照射。NCIC MA-20和EORTC 22922/10925研究同样提示对于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全乳放疗联合锁骨上的区域性放疗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放疗科马金利教授表示低前哨淋巴结负荷患者的区域性放疗目前仍然是一大难点,既往的研究数据尚不能提示是否需要加用锁骨上淋巴结区域的预防性照射。该患者可采用高切线野放疗,并根据年龄、组织学分级等因素设定瘤床加量,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哪些人群适合采用MRI进行保乳手术的术前评估?
影像科罗红兵教授认为MRI对于保乳术前评估以及对手术结局的作用仍存在争议。MRI设备条件以及对乳腺病灶的特异性都会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考虑到MRI在浸润性小叶癌检测中的优势,我们可以对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进行分层,筛选出检测的优势人群。
影像科肖勤教授表示目前关于保乳术前MRI检测的临床试验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入组人群选择、设备条件及影像评估标准方面存在偏倚。未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患者以及BRCA基因突变等高危人群开展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究MRI在保乳术前的作用。
如何优化保乳手术或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检测?
病理科廖琼教授指出保乳手术切缘标本的冰冻切片评估存在一定局限性,较高的假阴性率往往会对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产生不利影响。新辅助治疗的手术标本需要充分考虑病灶定位和取材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精准的病理诊断结果。
病理科毕蕊教授认为石蜡常规取材在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测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高病理科医生的诊断效率。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检测要求病理医生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敏感性,必要时可借助免疫组化来评估是否存在少量的浸润性癌的残留。
章节小结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总结道,该病例从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辅助治疗的排兵布阵以及影像和病理诊断的检测优化等方面为我们阐述了Luminal型乳腺癌诊疗的现状与争议。MDT多学科团队应实时追踪前沿进展,加深协作交流,共同提升综合治疗水平。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蕾教授和四川省肿瘤医院王浩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范蕾教授指出乳腺癌的MDT诊疗能够对每一个临床难题抽丝剥茧,在多学科的观点碰撞和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最优解,为乳腺癌患者谋求了更多的生存福利。王浩教授表示本次大会汇集了两地的精兵强将,极大地提升了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希望两支MDT团队能够在未来继续沟通协作,齐心协力打造乳腺癌精准治疗新局面。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完整版视频
*请上下滑动填写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