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ASH】一文详解Castleman病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年12月1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Castleman病(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和巨大淋巴结增生,最早是在1954年由Benjamin Castleman报道。CD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全身多器官系统受累症状。在美国每年有6600~7700人确诊CD,其中75%为单中心型,由于诊断困难,其发病率通常被低估。由于CD的罕见性和临床及病理诊断上的困难,目前对其认识尚不完全。
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2022年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于12月10日~13日联合线下及线上盛大召开。届时,全球数以万计的血液领域专家即将齐聚一堂,分享全球血液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本届ASH大会公布了CD相关研究的Poster,【肿瘤资讯】特进行整理,跟随小编的脚步先睹为快吧!

微信图片_20221107094139.jpg

如火如荼:中国研究广泛开展

 摘要号1568:实施Cdcn标准的Castleman病的国家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严重Imcd”的确很严重

研究背景
根据CDCN标准,探讨不同亚型Castleman病的分布、临床特点和预后特点。描述抗白细胞介素-6 (IL-6)靶向治疗时代之前,中国特发性多中心型CD(iMCD)的一线治疗选择。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全国、观察性的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00年至2021年在中国40家大型机构诊断为CD的连续患者。根据CDCN标准将患者分为不同的CD亚型。主要结果是不同CD亚型的分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634例CD患者[单中心型CD(UCD,n=903);多中心型CD(MCD,n=731)]。UCD中以透明血管型(HV)为主要病理亚型,162例(17.9%)为MCD样炎症状态(UCD-MIS)。在MCD患者中,HHV-8相关MCD患者12例,HHV-8阴性MCD患者719例[无症状MCD (aMCD,n=139);iMCD,n = 580]。

在580例iMCD患者中,41例(7.1%)为iMCD-TAFRO,其余为iMCD-NOS。在有一线治疗信息的iMCD患者中,注意到从脉冲联合化疗向持续化疗发展的趋势(图1)。
1.png

图1.iMCD患者的治疗趋势变化 

生存分析显示,不同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UCD、iMCD-NOS和iMCD-TAFRO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8.0%、89.6%和65.7%。在iMCD-NOS患者中,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识别出“严重iMCD”(HR = 4.540;95% CI:1.888 ~ 10.915,P = 0.001)是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图2)。
2.png

图2.iMCD-NOS患者的生存曲线

重度和非重度iMCD-NOS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3.8%和75.6%。
 
研究结论
本研究全面描述了中国CD的亚型分布、治疗方案和生存信息,验证了CDCN提出的重度iMCD概念的合理性。

摘要号1935: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新诊断特发性多中心型CD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背景
在无法获得siltuximab的国家或地区,iMCD尚无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BCD)治疗新诊断iMCD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间研究者所在医院的30例新诊断iMCD患者。给予BCD方案(硼替佐米1.3 mg/㎡/周,皮下注射;口服环磷酰胺300 mg/㎡/周;口服地塞米松40 mg/周,28 天为1周期)给药9个周期;BCD方案治疗9个周期后,给予BD方案(硼替佐米1.3 mg/㎡/2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0 mg/2周)维持治疗1年。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4周的总体缓解率。根据CDCN标准评估治疗应答情况。

研究结果
3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22~77岁),男女比例为1.5:1,其中非重度iMCD NOS 12例(40%),重度IMCD NOS 11例(36.7%),TAFRO综合征7例(23.3%)。治疗24周的总体缓解率[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为70.0%,总体CR率为10.0%,总体PR率为60.0%。24周时的症状缓解率为90.0%;生化缓解率为76.7%,淋巴结缓解率为70.0%。重症患者 vs 非重症患者的24周的总体缓解率分别为66.7% vs  75.0%。中位随访时间为26.5个月(范围2~ 46个月)。至下一次治疗(TTNT)的中位时间为37个月(范围:1~46个月)。重症患者未达到中位TTNT,非重症患者的中位TTNT为37个月(10 ~ 40个月)(HR=1.26;95% CI:0.37 ~ 4.27)。

表1.治疗应答情况

3.png
 
安全性方面,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AE)和治疗相关死亡。

研究结论
BCD方案可能是新诊断的iMCD患者,特别是重症iMCD患者的有效、安全治疗方案。

 摘要号4208: CD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一项纳入来自Geltamo的145例患者的西班牙多中心研究

研究背景
CD是一种异质罕见疾病,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及常见组织病理学谱。本病包括UCD亚型、HHV8-MCD亚型、POEMS-MCD亚型和iMCD亚型。UCD是一种局部可逆性疾病,而其他三种亚型是伴有多发性淋巴结病变的全身性疾病。TAFRO(血小板减少、无症状、发热、网状骨髓纤维化、器官肿大)综合征是iMCD的一种侵袭性形式。每种CD亚型都有不同的临床特点、预后和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
研究大量的CD患者,描述不同类型CD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以及不同类型CD的治疗和结局。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至2022年在西班牙20家医院确诊为患有不同亚型CD的患者。从患者的临床记录中检索临床和生物学数据。该项目得到了德国Trias I Pujol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PI-20-103)。使用SPSS v24.0 (IBM, Somer, NY)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有资料的145例患者;其中52例为UCD,93例为MCD的其他三种亚型。中位随访时间为3.4年。4种CD亚型的主要临床和生物学特征见表2,OS差异见图3。

表2.不同CD亚型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对治疗的应答情况

4.png

5.png

图3.不同CD亚型患者的OS

大多数HHV-8 MCD患者为HIV感染者(74%),其中78%为HIV阳性[中位数(范围):85603.5拷贝/mL(227,10000000)];中位CD4淋巴细胞计数为0.209x109/L(范围:0.016~ 1.2),48%的患者伴有或既往存在卡波氏肉瘤。3例iMCD患者发生TAFRO。所有UCD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HHV-8 MCD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阿霉素±抗病毒治疗(63%)一线治疗或其他一线治疗(37%,如多化疗±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

iMCD患者接受抗IL-6(27%)、多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20%)、利妥昔单抗单药(33%)和类固醇(20%)治疗。POEMS MCD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3例患者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2例患者接受多化疗;1例患者接受抗IL-6,1例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3例患者未被记录)。

每一种CD亚型的一线治疗结果见表2。11例患者(7.6%)伴有或发展为淋巴瘤(2例为UCD,2例为iMCD;7例为HHV-8 MCD)。34例患者死亡(21例为HHV8-MCD,6例为iMCD-TAFRO,4例为UCD,3例为POEMS),其中7例为CD(5例为HHV8-MCD,1例为iMCD-TAFRO,1例为UCD)。

研究结论
CD亚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结果。在所有MCD亚型中,一线治疗是参差不齐的。CD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增加(其中HHV8-MCD患淋巴瘤的风险更高)。

 摘要号4221:纵向、真实世界数据揭示了iMCD的治疗效果,并支持当前的治疗指南

研究背景
iM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免疫疾病,美国每年约有1,200例患者确诊。iMCD患者的表现不一,从轻度/中度体质症状到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2017年,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基于对有限数量的临床试验和小病例系列的审查,制定了iMCD治疗指南。Siltuximab是一种获批用于治疗iMCD的抗IL-6单克隆抗体,基于其II期试验证据,被推荐为iMCD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在抗IL- 6治疗中获得进展的严重疾病患者,建议接受高剂量类固醇和细胞毒性化疗。对于对IL-6阻断无应答的轻中度疾病患者,建议使用利妥昔单抗±免疫调节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建议同时使用类固醇,但不鼓励使用类固醇单药疗法。除了siltuximab之外,关于这些药物疗效的数据有限。在此,本研究通过纵向治疗和应答数据评估了83例iMCD患者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一个专家小组对ACCELERATE自然史登记处的病例进行了审查,确定了83例确诊为iMCD的患者。从医疗记录中提取纵向治疗和应答数据。根据持续≥1年的临床/实验室异常标准比例的变化,将持久治疗应答定义为最佳治疗应答。治疗开始时的严重iMCD定义为发生肾衰竭、积液、严重贫血、肺部受累或住院中的≥2个。对指南中分类的方案进行TTNT(代表至治疗失败的时间)的生存分析。这些方案分别为:siltuximab±最佳支持治疗(BSC), tocilizumab±BSC,rituximab±BSC,化疗±其他药物,和类固醇单药治疗。BSC包括类固醇、输血和其他支持性方法。使用对数秩检验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并对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校正。

研究结果
大约一半(47%)的患者为女性,诊断时的平均(SD)年龄为35.9岁(16.2岁)。整个队列共实施了261个治疗方案。在41例接受siltuximab±BSC治疗的患者中,44% (N=18)获得持久应答。其他治疗的持久应答率包括:托珠单抗±BSC(41%,7/17);利妥昔单抗±BSC(23% ,6/26);化疗±BSC(38%,8/21);类固醇单药治疗(6%,2/32)。与siltuximab±BSC相比,类固醇单药治疗诱导持久应答的可能性显著降低(P = 0.02)。值得注意的是,与轻度/中度疾病相比,重度疾病的应答率显著降低(P = 0.004)。该研究还发现,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预测TTNT(P < 0.0001,图4)。
6.png

图4.常见iMCD方案的生存曲线显示至下次治疗的时间

Siltuximab±BSC的中位治疗时间为742天(95% CI:1.26~无上限),tocilizumab±BSC的中位治疗时间为689天(95% CI:234~无上限),rituximab±BSC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53天(95% CI:116~ 399),化疗±其他药物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63天(95% CI:107~ 791),类固醇单药治疗的中位治疗时间为64天(95% CI:36~129)。每两组比较显示,siltuximab±BSC、tocilizumab±BSC和化疗的TTNT均明显长于类固醇(P<0.05)。此外,siltuximab±BSC的TTNT也明显长于rituximab±BSC (P = 0.02)。两组间无其他差异。

研究讨论
尽管指南是在2017年制定的,但该研究是首次系统评估指南中包含的iMCD治疗方案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案在应答持久率和TTNT上存在差异。单独使用类固醇的患者在中位治疗开始后2个月后需要额外的药物干预,而使用siltuximab±BSC的患者在增加额外干预前仍需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年。该研究结果支持一线使用siltuximab以及限制类固醇单药治疗的使用。该研究的结果还表明,由于难治性患者的治疗选择较少且存在因疾病进展而死亡的风险,需要额外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Lu Zhang, et al. A National,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astleman Disease Implementing Cdcn Criteria: 'severe Imcd' Is Indeed Severe. 2022 ASH. Abstr #1568
2.     Hao Zhao,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Bortezomib,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Newly-Diagnosed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 2022 ASH. Abstr #1935
3.     Jose Tomas Navarro,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astleman Disease Subtypes: A Spanish Multicentric Study of 145 Patients from Geltamo. 2022 ASH. Abstr # 4208
4.     Sheila K Pierson, et al. Longitudinal, Real-World Data Reveal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in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and Support Current Treatment Guidelines. 2022 ASH. Abstr #4221
 


责任编辑:Luna
排版编辑:Lun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2年12月12日
郭喜悦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使我进步!学习使我快乐!
2022年12月12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Castleman病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年12月12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Castleman病(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和巨大淋巴结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