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吉聚实例派|第5期】全程护航-阿伐替尼围手术期治疗为PDGFRA外显子18非D842V突变GIST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2022年12月05日
病例整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小江 医师
病例点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陈永明 教授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的常见肿瘤,对于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GIST患者,I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阿伐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指南推荐的治疗首选。本次分享的1例患者在确诊GIST后通过分子检测发现PDGFRA外显子18突变,随后在阿伐替尼治疗后实现部分缓解(PR)并接受手术,该患者术后继续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目前状态良好,无复发迹象。

病例介绍

WechatIMG461.jpeg                
陈小江
医学博士

2010-2021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本硕博)
2021-至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医师、博士后
擅长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在微创外科方面有较多经验

患者基本情况

男性,71岁。2021年4月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就诊。体查:上腹饱满,可及肿物。PS评分:1分。


超声内镜检查:胃底体交界后壁见一外压性隆起,胃腔变形,表面粘膜尚光滑。腹腔可探及一巨大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大小约10.3×11.9cm,内部见散在坏死无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整。

2.png

超声内镜检查情况

腹部CT:左侧腹部巨大囊实性肿物,考虑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较大层面约211mm×116mm。右下腹部结节,大小分别约22mm×20mm,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腹腔少量积液。

3.png

2021年4月腹部CT

穿刺病理:镜下:渗出物中见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呈小片状分布,胞浆稍丰富、红染,细胞核增大、深染,部分异型性明显,肉瘤样,送检组织少,共计约11个HPF,可见5个核分裂象,局灶间质似有黏液样变,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结果,符合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CD117(部分+),CD34(-),DOG1(+),Ki-67(20%)。

分子病理:MDM2扩增(-),CKIT外显子9,11,13,14,17,18突变(-),PDGFRA基因外显子18(Ile843_Asp846del)突变

诊断:腹腔胃肠道间质瘤,PDGFRA外显子18 (非D842V)突变

治疗经过

术前治疗:

患者接受阿伐替尼200mg qd的术前治疗。


2021年7月复查CT:腹腔囊实性肿物,较大层面约107mm×67mm,较治疗前缩小。原所见右下腹部结节未见明显显示。盆腔少量积液。

2.png

CT复查对比(左:阿伐替尼治疗前;右:阿伐替尼治疗2个月后)

2021年9月复查CT:腹腔囊实性肿物,较大层面约97mm×55mm,对比2021年7月CT较前缩小。原盆腔少量积液已不明显。

2.png

CT复查对比(左:阿伐替尼治疗2个月后;右:阿伐替尼治疗4个月后)

手术:

患者于2021年10月在全麻下接受“腹腔肿物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横结肠部分切除术+小肠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腹腔肿物,胃壁粘膜下层至外膜层中见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分布,部分肿瘤细胞伴退变,胞浆疏松透明变,伴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胃肠间质瘤,核分裂数量:2个/50HPF。小肠肿物,大网膜结节,见梭形细胞呈结节状增生,细胞退变,间质疏松黏液变。结合大体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伴治疗后改变。


免疫组化:CD117(部分+),CD34(-),DOG1(+),Ki-67(2%+)。


基因检测:CKIT基因野生型,PDGFRA基因外显子12野生型,PDGFRA基因外显子18(Ile843_Asp846del)突变,与手术前一致。


术后治疗:

该患者术后继续接受阿伐替尼150mg qd治疗,并接受定期随访,目前尚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2022年1月、4月、7月随访CT:横结肠术区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影,局部吻合口通畅。胃肠充盈尚可,胃大弯侧胃壁稍厚,均匀强化,未见明显结节及肿块。

2022年7月复查CT

专家点评

               
陈永明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师从周志伟教授。就职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外科。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工作委员会成员,在Surgical OncologyWJSO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1篇,目前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研究基金一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这是一例携带PDGFRA外显子18非D842V突变的GIST患者成功使用阿伐替尼新辅助治疗的案例。对于特殊部位、需要联合脏器切除、难以R0切除的GIST患者,CSCO指南I级推荐进行伊马替尼、阿伐替尼的术前治疗,且对于术前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I级推荐行分子诊断[1]。鉴于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分子检测显示PDGFRA外显子18突变,Ⅱ型TKI伊马替尼原发耐药,因此患者接受了I型TKI阿伐替尼的治疗。阿伐替尼在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患者中的疗效已在NAVIGATOR研究中得到强力验证。该研究对于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的疗效数据首次在2019年ASCO大会上公布,研究结果显示,PDGFRA外显子18突变患者ORR高达86%,其中一线治疗ORR为100%,中位随访10.9个月时,缓解持续时间(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未达到[2]。阿伐替尼在该患者的术前治疗中疗效出色,治疗2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治疗4个月时肿瘤持续缩小,经综合讨论后认为达到手术治疗时机,随后成功接受手术。值得一提的是,非D842V突变在PDGFRA外显子18突变中所占比例并不高,该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虽然该患者在阿伐替尼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眼睑及下肢水肿、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大部分为1-2级,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胃肠间质瘤不良反应及处理共识(2022版)》指出,对于1-2级水肿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或剂量调整[3]。NAVIGATOR研究长期随访数据表明,认知影响与阿伐替尼累积剂量无相关性,患者中位治疗持续时长为23.2月[4],其安全性满足长期治疗要求。探索性分析中对每例患者阿伐替尼剂量递增的连续性评估显示,治疗期间每例患者的剂量递增与PFS延长相关[4],因此在管理不良反应的同时,维持阿伐替尼的最高耐受剂量对于获得最佳患者结局至关重要[4]。患者在术后仍维持了阿伐替尼的治疗,术后治疗时长已超过9个月,目前患者状态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鉴于阿伐替尼展现出的出色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阿伐替尼用于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成人GIST患者,这也是首款基于驱动基因获批的GIST精准靶向治疗药物,期待未来更多GIST患者能够从阿伐替尼的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道间质瘤诊疗指南. 2022.
2. Michael Heinrich,et al. ASCO 2019. Abs 11022.
3.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道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 21(8): 997-1013.
4. Robin L. Jones, et al. Eur J Cancer. 2021 Mar;145:132-142.

责任编辑:Marie
排版编辑:Mi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2022年12月05日
颜昕
漳州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带来显著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