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2 CCO现场专访】丁克峰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近年成果显著、未来可期

2022年11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11月17日-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杭州圆满举行。【肿瘤资讯】特邀中国抗癌协会(CACA)大肠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接受现场专访,揭秘大肠癌专委会近一年来的最新学术成果。

               
丁克峰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大学肿瘤学学位点负责人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外科学组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精准医疗学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专委会科研成果与基层推广并行

在王锡山主任委员的领导下,在专业委员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在外科领域还是在综合治疗领域,这一年来,CACA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外科手术领域,王锡山教授首创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术式得以全国全球推广应用,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同时发布在顶尖期刊;在机器人手术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主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进行发表。

此外,在综合治疗领域,无论是免疫治疗还是放疗,我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促进规范诊疗方面,CACA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还特别注重基层单位的新技术推广及应用,致力于将新兴技术规范化覆盖到县市级的各个基层医院,大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外科及综合治疗等多学科治疗团队(MDT)的诊治能力。

新辅助/辅助治疗助力大肠癌围手术期治疗格局

大肠癌围手术期治疗是大肠癌诊疗领域中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把利刃。外科医生须记:把手术做好,就需要把手术做精准、做彻底。那么如何发挥外科手术的优势,使得大肠癌患者从中大大获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外科医生的重要武器,围手术期的辅助或联合治疗是能够大幅度提升手术效能的重要手段。

许多病人需要接受术前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术前免疫治疗等手段,原因是这部分病人的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局部复发风险较高,而接受术前治疗以后可达到降期缩瘤的目的,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增强手术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治疗还包含术后辅助治疗,合理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可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近期,围手术期治疗在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毒副反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因此,我认为,今后的围手术期治疗将以更加精准的治疗体系、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为结直肠外科医生助以一臂之力。

外科根治治疗仍占主导

我认为,外科手术在结直肠癌全程治疗中至今仍然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原因是,绝大部分结直肠癌的根治仍须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当然,随着近些年来治疗方式的改进,结直肠癌治疗方案逐渐多样化,多种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免疫药物等得以广泛应用:例如,放化疗已经成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既往,肠癌被认为是一个免疫治疗惰性或是对于免疫药物不敏感的肿瘤;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分子检测技术遴选出适宜接受免疫治疗的肠癌病人,使得术前、术后免疫治疗成为外科治疗的重要帮手。

随着大肠癌术前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通过术前放化疗或者免疫治疗,已经使得部分的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病人达到了病理学完全缓解(pCR),针对这部分病人是否有必要进行手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现阶段,精准的局部影像诊断、局部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不断精准和标准化的液体活检等、等待观察(W&W)方案探索和密切的随访结果,都能为未来外科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服务。

披星戴月,CCO未来可期

尽管本次CCO大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参会人员热情不减、参与度较高,学术水准同样较高。我参加了开幕式,聆听了多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分会场中也有很好的学术报告内容。我们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展示,也有人文活动展示。最重要而且最感动的是,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分会场中致敬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奠基人郑树前辈的环节。92岁高龄的郑教授全程在病床上听完了学术报告,同时对整场学术报告及各位专家的付出表示真诚赞赏,这是对我们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将来不断前行的最大鼓励和褒奖。

我完全相信,在CACA强有力的领导下,CCO大会一定能越办越好,CACA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中国大肠癌患者发病率得以下降,治愈率得以提升,进一步完善中国结直肠癌治疗格局,从而推动整个中国肿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