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朱军教授:新机遇,新选择!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开辟PTCL治疗新大道

2022年11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迄今复发/难治性PTC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患者接受化疗的疗效有限,亟需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022年11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发布通知,璎黎药业的 PI3Kδ 选择性抑制剂林普利塞(商品名:因他瑞)获批上市!林普利塞是我国民族药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δ高选择性抑制剂,其针对复发/难治性PTCL (R/R PTCL)的I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ORR达61.0%,疾病控制率达90.0%,整体安全性良好,提示我们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林普利塞在R/R PTCL中的应用。【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围绕当前中国PTCL临床诊疗现状、林普利塞应用进展及未来探索方向展开专访,详情如下。

专家简介

               
朱军 教授
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
淋巴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点击观看朱军教授完整采访视频

中国PTCL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亟需更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

朱军教授:相比西方国家,PTCL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或地区更为常见。PTCL是起源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包含多种亚型。国际上相关统计显示,PT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5%~20%;在中国,PTCL占NHL的20%~30%,其中南方沿海地区的发病率略高。尤其是NK/T细胞淋巴瘤这一类型,中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因此,对于T细胞淋巴瘤,我国研究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可能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近些年,PTCL诊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临床医生对PTCL的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免疫学特征等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正如刚才所讲的,我们国家PTCL发病率相对更高,而PTCL分类也比较复杂,尤其是NK/T细胞淋巴瘤这类更多见的类型,我们目前还缺少一些成熟的诊疗经验,所以亟需大家努力,以探寻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案。

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

助力攻破PTCL治疗“壁垒”

朱军教授:整体而言,我们国家在PTCL诊断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有效的治疗选择也较为匮乏,因此需要更有效、更安全、可及性更强的药物。

林普利塞(Linperlisib)是我国民族药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δ高选择性抑制剂。我们知道PI3K 是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其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针对复发/难治性PTCL,初步的临床研究也表明林普利塞对于这部分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I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疗效良好,ORR达61.0%,疾病控制率达9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3个月。同时,整体安全性可控。总之,林普利塞在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值得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研究数据,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疗效和安全性初显优势,

林普利塞在多种淋巴瘤亚型治疗中崭露头角

朱军教授:基于现有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林普利塞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R/R FL)、PT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亚型中均展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林普利塞于2018年就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治疗R/R FL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两项孤儿药资质,之后又进一步授予其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资格。

因此,我认为林普利塞这款全新的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在淋巴瘤中将会有一个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然,淋巴瘤是一种分类复杂、异质性强的疾病,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演变过程、临床特征等都有所不同,如何选定适应证、如何用好林普利塞,这些问题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给出答案,并且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研究者和患者能参与进来,获得更多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立足实际解难题,把握机遇谋发展

朱军教授:目前淋巴瘤新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双靶点的特异性抗体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等针对细胞内环境、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的一些新型药物,另外还有针对免疫调控方面的新型治疗手段如CAR-T细胞治疗。

总而言之,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面对新药的研发,我们也需要基于实际进行客观分析,比如单一的小分子药物不能解决所有的治疗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如何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作用,或者探寻与其联合使用的最佳药物,进而协同调控,共同发挥作用,来控制恶性细胞的增殖。同时,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我们也务必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近期和远期的毒副反应。

总之,新药的研发是一条艰辛但富有希望的道路,只要我们怀抱希望,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定能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新药或新治疗方法,同时也能为全世界的患者贡献出我们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YC


评论
2022年11月20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开辟PTCL治疗新大道
2022年11月19日
储华健
扬州中医院 | 肿瘤内科
朱军教授:新机遇,新选择!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开辟PTCL治疗新大道
2022年11月19日
何洋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 肿瘤内科
新一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δ高选择性抑制剂,其针对复发/难治性PTCL (R/R PTCL)的I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ORR达61.0%,疾病控制率达90.0%,整体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