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诺学院】对话BRAF:践行精准治疗理念 对话双靶多学科进展

2021年10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Part 1:异病同治 谈双靶治疗观念

王晰程教授:肠癌领域BRAF抑制剂靶向治疗仍在探索优势患者人群,2021 ASCO年会上公布的转化研究结果提示,CMS1 及CMS4亚型结直肠癌(CRC)患者可能从BRAF 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赵军教授:肺癌领域对于驱动阳性靶向治疗,一般根据原发突变和继发突变分别看待,其治疗和预后不同。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临床研究主要针对的是BRAF V600突变的患者,无论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多属于原发突变。临床实践中,继发突变旁路激活的患者也可做尝试性治疗。对于靶向治疗旁路激活的患者,相当于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

斯璐教授:黑色素瘤靶向治疗之初,单靶治疗因旁路激活及BRAF二聚体的形成导致BRAF基因扩增/剪切造成迅速耐药,双靶联合应用改善了耐药问题。对于黑色素治疗领域,BRAF抑制剂耐药后再加MEK抑制剂对生存曲线延长有限,直接启动双靶治疗的生存获益优于单靶进展后开始双靶治疗生存获益显著。

Part 2:驾轻就熟 聊用药排兵布阵

赵军教授:肺癌作为肿瘤精准治疗的先行军,从EGFR、 ALK、ROS1、MET、BRAF等靶点,越来越多的新药从研发到临床获批。肺癌患者在精准治疗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落足点。如果明年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获批中国肺癌适应症,对于BRAF V600突变的NSCLC患者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选择。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无进展生存期(PFS)已经超过10个月,一线治疗肺癌中位PFS达到14.6个月,已经完全超越了化疗等传统治疗的临床获益。当然OS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已经超过两年的生存获益。精准治疗,检测先行。对于肺癌罕见突变,二代测序(NGS)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早期可能只有3~4个靶点的时候,还可以通过PCR方法,逐个靶点检测;但是随着现在9~10个靶点药物可及,NGS显得更为高效。

王晰程教授:晚期CRC患者,BRAF抑制剂为基础的靶向治疗方案目前基于临床指南推荐,在二线及后线应用的情况较多。临床治疗中当患者对一线多种化疗联合方案无法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靶向药物应用到一线,生存获益达到预期。对于BRAF突变的晚期CRC患者,患者出现进展后后线靶向药物再挑战可能仍会获益,具体的排线间隔时间仍需临床进一步探索,未来ctDNA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指导临床患者的精准治疗。

斯璐教授:对于恶黑目前的治疗,双靶再挑战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在12周以后进行再挑战。临床实际中一般会在3~6个月时间点考虑再挑战。

Part 3:患者中心 道不良反应管理

斯璐教授:双靶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通常在用药后20天左右出现,前3个月是最容易出现发热的阶段。COMBI-APlus研究更新了最新的发热管理流程,对患者的停药/口服用药做了更精细化的管理方案。患者一旦发热≥38℃或出现寒颤等发热综合征,立即停双药。停药后,启动口服退热药物3~5天。多数患者经干预后发热缓解,症状缓解超过24h,恢复用药。仍反复发热需启动激素治疗,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调整使用时间及剂量。

Part 4:孜孜以求 行治疗精准理念

赵军教授: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深入,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人群,越来越多的靶点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同时靶向药物也逐渐推进到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因为对于晚期肿瘤细胞,其异质性会更加明显。肿瘤负荷越大,异质性越强,对于靶向治疗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

斯璐教授:黑色素瘤治疗领域一方面是免疫治疗面对的挑战,中国人群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较差。无论是单免还是双免在中国人群中的结果都难以复制全球大型研究结果,北肿数据提示双免在中国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0%~30%。但靶向治疗在各个种群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也需要关注一些罕见突变及耐药后药物选择的问题,包括中国的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数据。

王晰程教授:BRAF突变CR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先用的药物联合方案都难以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未来可能需要通过更多通路机制探索、药物组合策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充分利用BRAF抑制剂缩瘤获益,通过联合应用达到长期生存获益。

专家介绍

3.png1.png2.png

责任编辑:Maire   
排版编辑:Vincent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