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8.14每日资讯:【N2期NSCLC之二】精准狙击:为何说影像是“嫌疑犯”,而病理才是“铁证”?;骆卉妍教授:中肿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及转化研究探索与进展

08月1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N2期NSCLC之二】精准狙击:为何说影像是“嫌疑犯”,而病理才是“铁证”?

2. 骆卉妍教授:中肿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及转化研究探索与进展

3. 25载砥砺前行:Ph+ ALL治疗变革,从“绝症”到“可治愈”

4. DREAMM-7研究研究更新,玛贝兰妥单抗联合疗法可显著延长RRMM患者生存期

5. Cell Metab | 乳酸“指挥”施万细胞,沈柏用团队揭示糖尿病相关胰腺癌免疫逃逸机制!瑞舒伐他汀有望成为新克星

1. 【N2期NSCLC之二】精准狙击:为何说影像是“嫌疑犯”,而病理才是“铁证”?

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是制定任何有效治疗计划的前提。对于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一环节尤为关键且充满挑战。临床分期(c-stage)与术后病理分期(p-stage)之间存在的“分期鸿沟”,是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和预后判断偏差的主要根源。本文将深入探讨现有分期手段的性能与局限,并强调侵入性纵隔分期在现代治疗决策中的绝对必要性。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骆卉妍教授:中肿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及转化研究探索与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高发、高死亡率的重大疾病,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不佳。新兴的免疫治疗为晚期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但在消化道肿瘤中,其单药有效率普遍偏低且缺乏精准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针对这些临床困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消化肿瘤团队围绕“免疫联合治疗”、“疗效精准预测”及“耐药机制与克服”三大方向,开展了一系列临床与转化研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为提升我国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方案”和新思路。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齐肿内科大查房”第184期“研究者说”栏目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骆卉妍教授以研究者视角进行了详细分享与深度解读。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25载砥砺前行:Ph+ ALL治疗变革,从“绝症”到“可治愈”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成人ALL中最常见的遗传学亚型,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过去,Ph+ ALL患者的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方案是强化化疗联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HSC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改变了Ph+ ALL的治疗格局。TKI联合低强度化疗或免疫疗法,大大提升了Ph+ AL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

近日,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上发布了一篇题为《Ph+ ALL——25年进展》(Ph-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25 Years of Progres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讨论了近25年来,特别是TKI的出现,对Ph+ ALL一线治疗策略、患者临床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的影响,以及一线治疗中最近新增的免疫疗法如何进一步改善Ph+ ALL患者缓解深度和远期预后。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4. DREAMM-7研究研究更新,玛贝兰妥单抗联合疗法可显著延长RRMM患者生存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近年来,靶向BCMA(B细胞成熟抗原)的疗法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玛贝兰妥单抗(belantamab mafodotin)是一种靶向BCMA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DREAMM-7研究中,玛贝兰妥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Vd)方案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近期,该研究的更新结果已发表于The Lancet Oncolog期刊,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肿瘤资讯】现将该研究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5. Cell Metab | 乳酸“指挥”施万细胞,沈柏用团队揭示糖尿病相关胰腺癌免疫逃逸机制!瑞舒伐他汀有望成为新克星

糖尿病与胰腺癌,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疾病,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糖尿病患者不仅患胰腺癌的风险更高,而且一旦罹患,其肿瘤往往进展更快、预后更差,对现有治疗的反应也更弱。背后的机制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2025年8月12日,瑞金医院胰腺外科沈柏用教授团队和符达教授团队,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宝发教授在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题为"Tumor-Associated Schwann Cell Remodeling under Metabolic Stress via Lactate Sensing Orchestrates PDAC 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糖尿病相关胰腺癌(DPC)免疫逃逸的关键机制——“乳酸-METTL16”轴,并发现临床常用降脂药瑞舒伐他汀可作为潜在METTL16抑制剂,大幅提升免疫治疗疗效。(来源:BioArt)

64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14日
马坊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及转化研究探索
08月14日
韩宪春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肿瘤内科
准确的诊断和分期是制定任何有效治疗计划的前提。对于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一环节尤为关键且充满挑战。临床分期(c-stage)与术后病理分期(p-stage)之间存在的“分期鸿沟”,是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和预后判断偏差的主要根源。
08月14日
吕志国
益阳市大通湖区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学习中进步学习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