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沈波教授:解读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最新进展与MRD未来应用

07月09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六届南京大学肺部肿瘤金陵会议于近日在南京圆满落幕。本次会议汇聚了众多肺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沈波教授,就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备受关注的围术期免疫治疗相关研究亮点进行深入解读。

沈波 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
主任医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基层肿瘤防治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省委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候任主委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主委
江苏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转化医学分会主委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主委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突变肿瘤专委会主委

围术期免疫治疗:CheckMate-816与CheckMate-77T研究的启示

沈波教授:在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CheckMate-816与CheckMate-77T这两项研究均取得了重要进展。CheckMate-816研究聚焦于术前新辅助治疗,而CheckMate-77T研究则着眼于围术期治疗。

CheckMate-816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可切除NSCLC患者中的获益情况。本次ASCO年会公布了该研究最新的生存数据,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的患者,其五年总生存(OS)率提升至65%,相较于传统化疗的55%,实现了10%的显著提高,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28%。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PD-L1表达≥50%的免疫高反应亚组中,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展现出更优越的疗效,患者生存期更长,死亡风险降幅高达67%。这充分证明了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能为局晚期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在无事件生存期(EFS)方面,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同样表现出色。联合治疗组的中位EFS长达59.6个月,接近五年,而单纯化疗组仅为21个月,不足两年,HR为0.68,事件风险降低了32%,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明显下降。另一项关键指标——病理完全缓解(pCR)也获益明显。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组的pCR率高达24%,而单纯化疗组仅为2%,对比悬殊。这意味着联合治疗使四分之一的患者达到了pCR,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达到pCR的患者五年OS率明显提高,达到95%。

CheckMate -77T研究同样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围术期(术前及术后)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既往结果已证实,对于可切除的NSCLC,与安慰剂相比,围术期化免联合治疗在EFS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和临床意义,pCR率也有所提高。今年的ASCO年会则报告了其首次预设期中分析的最新EFS、OS数据及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EFS分别为46个月和16.9个月,这一数据与CheckMate-816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两组的30个月EFS率分别为61%和43%,相差近20%。此外,在可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中,无论是否达到pCR,基线及术前循环肿瘤DNA(ctDNA)的清除均与更显著的EFS获益相关。这提示,ctDNA有望成为评估围术期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总而言之,这两项研究为新辅助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术后患者的精准风险分层奠定了初步基础。

MRD检测:迈向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未来

沈波教授: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技术及其相关理念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如果该技术未来能够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MRD检测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CheckMate-816和CheckMate-77T研究均探讨了ctDNA的清除情况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新辅助还是围术期化免联合治疗中, MRD阴性的患者均表现出更长的生存期。AEGEAN研究探索性分析也对MRD与ctDNA清除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可切除NSCLC患者,术后MRD阳性与阴性人群的预后差距非常大。总体而言,MRD对患者预后具有明确的预测作用。对于MRD阳性的患者,由于其血液中可检测到肿瘤相关的DNA,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相反,对于MRD阴性的低风险患者,则可以考虑减免治疗,从而避免过度治疗及其带来的不良事件,并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这无疑是未来个体化治疗的理想模式。

然而,MRD检测要真正走向临床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对MRD及ctDNA检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我们需要通过临床研究证明,基于MRD检测结果指导的治疗升级或降级策略,确实能让患者从中获益。

总之,MRD检测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是未来肺癌个体化治疗中值得探索的方向。但现阶段,它主要仍是一种预后预测工具,其临床应用仍需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