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守护双重健康:前列腺癌治疗期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策略

07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引言:前列腺癌是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中老年男性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的多种治疗方式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期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冉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勇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轶教授深入探讨前列腺癌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享前列腺癌患者治疗中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管理,以期对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0707.jpg

聚焦“心”事: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风险高

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普遍较高;一项中国横断面研究显示1,在4253例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中,27.0%伴有心血管合并症,7.2%伴有≥2种心血管合并症。而且由于前列腺癌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加剧了心血管疾病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前列腺癌患者非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总体生存期。因此临床实践时需要加强心血管风险管理。

追踪溯源:前列腺癌心血管毒性与雄激素及其治疗方案息息相关

睾酮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雄激素,对多种器官产生影响,可通过多种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血管健康。虽然关于睾酮对心血管风险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但已有研究发现睾酮可能通过介导急性血管舒张作用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通路亦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等机制在防止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基石仍然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并贯穿治疗全过程。ADT通过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一项针对中国中老年男性的多中心、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发现2,男性雄激素水平(总睾酮、游离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因此,临床上需重点关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对患者心血管风险产生的影响。

权衡策略:达罗他胺三联疗法心血管毒性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以ADT为基础的新型药物和联合疗法的发展,“ADT+模式”在前列腺癌治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展,其中ADT+新型内分泌治疗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各疾病阶段,是目前前列腺癌的重要内分泌治疗手段。为探究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ARPI)的心血管毒性,一项荟萃分析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3,发现与标准治疗方案相比,在ADT基础上加用ARPI会显著增加各类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在过去约十年间,治疗前列腺癌的新型ARPI相继研发成功,目前临床上已经有达罗他胺、阿帕他胺、恩扎卢胺等多种可供选择的ARPI药物。当前已经有多项荟萃分析探索不同ARPI药物的心血管毒性风险。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研究4纳入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对比不同ARPI治疗的心血管毒性风险,研究发现与其他ARPI相比,达罗他胺的心血管毒性相对较低。一项网络荟萃分析研究5发现在mHSPC阶段,与ADT+多西他赛相比, ADT+多西他赛+达罗他胺治疗方案的心衰风险更低(RR 0.3,95% CI 0.10–0.95);在nmCRPC阶段,达罗他胺联合ADT较其他ARPI二联疗法的高血压和血管毒性风险更低。基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虽然内分泌治疗难以避免会给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一定心血管毒性,但相对来说,达罗他胺的安全性更优,心血管毒性风险较低。

知行合一:积极预防和管理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鉴于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心血管疾病的竞争风险,在前列腺癌的长期管理中需要多学科合作,同时加强患者对心血管风险的认知与关注,采用改变生活习惯、药物干预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专家建议遵循ABCDE步骤保护心脏和血管健康(图1)。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需监测心血管疾病,临床实践需额外注意心血管患者风险,建议评估基线心血管疾病状况,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必要时申请会诊。

图片1.jpg

图1:前列腺癌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ABCDE步骤

郭剑明教授:制定相关的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和共识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要明确哪些患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以及在心血管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虽然肿瘤控制良好,却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这凸显了规范管理的必要性。理想的共识应当涵盖治疗前的全面评估,包括心血管风险分层和基线检查;治疗过程中的规范监测,如定期血压、血脂、血糖和心功能评估;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征。同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共识应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和多学科协作方案。期待通过这样的共识,能够在控制肿瘤的同时,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最终实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双重目标。

刘冉录教授:长期接受ADT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系统毒性,包括血压升高、血糖异常和心脏功能受损等。这些药物毒性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尤其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患者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当优先选择心血管毒性较小的药物比如说达罗他胺,在保证抗肿瘤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睾酮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包括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改善心脏功能等。目前ADT治疗往往将睾酮水平降至极低,这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理想的治疗状态应该是既能有效控制PSA水平,又能维持适当的睾酮浓度。虽然这一目标在临床上较难实现,但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药物、优化治疗方案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支轶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常出现代谢异常,其中以血脂异常最为多见。许多患者在接受ADT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实验室检查显示LDL-C、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冠心病甚至心梗,虽然既往多归因于基础疾病,但ADT治疗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早期识别和预防这些代谢性并发症,仍需进一步探索。在药物选择方面,不同新型内分泌药物具有各自的特点。综合现有证据,达罗他胺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是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张勇教授:在二代抗雄药物的临床选择中,我们必须秉持全程管理和慢病管理的理念,优先考虑心血管安全性最优的药物选择。当前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普遍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这要求我们在治疗前必须完善全面评估。在开始治疗前,特别是考虑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必须系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对于合并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选择达罗他胺这类心血管毒性较小的药物,可能是更为稳妥的治疗策略。这种基于精准评估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既能确保治疗效果,又能最大限度规避药物相关心血管风险。

郭剑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统、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常委
CSCO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泌尿外科与男科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刘冉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泌尿外科 副主任
津门医学英才 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优秀创新人才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常务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天津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健康学会尿路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伦理学会健康传播与社会服务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 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副组长及机器人学组委员
天津市泌尿外科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

张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泌尿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与机器人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机器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外科分会膀胱癌学组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泌尿肿瘤专委会主委
北京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支轶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系肿瘤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转化学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男科学青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院管理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参考文献

1. Zhang W,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24;137(11)1324-1331.
2. Qu M, et al. J Am Heart Assoc. 2021;10(7):e019559.
3. 2024 EAU. abstract A0640
4. El-Taji O, et al. JAMA Oncol. 2024 Jul 1;10(7)874-884.
5. Aziz MK, et al. Eur Urol. 2025;87(1)15-2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