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单中心经验揭示机器人手术优势

07月0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始终充满挑战。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团队近期发表的研究,系统揭示了真实世界中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的手术疗效。这项涵盖54例患者的前瞻性分析不仅验证了临床试验中41%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更通过83%的机器人手术占比,为微创技术在复杂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通过严谨的数据解读,为临床医生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论文成果已于2025年2月发表于J Clin Med杂志。

研究背景

肺癌持续位居全球癌症相关死亡首位,2024年预计新增23.5万病例。尽管手术是可切除NSCLC的核心治疗手段,但III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低于40%,传统新辅助化疗仅带来5%的5年生存率提升。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革新了治疗格局,多项关键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免疫可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然而临床试验环境与真实医疗实践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描述学术中心在临床试验框架外的治疗经验,重点关注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学结局。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2024年间接受新辅助化疗免疫后行肺切除的54例患者。所有病例经多学科讨论确认可切除性,术前均完成PET/CT、脑MRI及EBUS-TBNA分期。治疗方案由肿瘤医生根据临床证据制定,主要采用含铂双药联合纳武利尤单抗(52%)或帕博利珠单抗(44%)。手术方式由主刀医生决定,77%腺癌患者接受NGS检测。病理评估采用IASLC标准,主要终点包括病理缓解率、并发症和生存数据,统计分析使用R语言完成。

结果

1、患者特征

2018年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共回顾了54份患者病历。队列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总结于表1。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50-85岁),性别分布相近,女性25例(46%),男性29例(54%)。大多数患者为白人(n=49,91%),其中大部分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n=34,63%)。大多数患者为既往吸烟者(n=41,76%),FEV1和DLCO的中位数分别为84%和68%(IQR分别为54-127和33-129)。根据ECOG体能状态评分评估,功能状态为ECOG0分(56%)或1分(43%),1例患者ECOG评分为2分。

图片10.png

表1.患者临床特征

肿瘤特征列于表2。大多数患者为临床IIIA期疾病(n=29,54%),其次为II期(n=15,28%)、IIB期(n=5,9%)或寡转移性IV期(n=5,9%)。5例IV期患者中,4例在诱导治疗前接受了伽玛刀放射治疗单一脑病灶。另1例临床IV期患者胸椎存在可疑骨病变,但未进行活检或MRI评估,诱导治疗后随访影像显示病变消失,肿瘤委员会建议进行手术。在临床分期中,患者的TNM分期存在异质性:T1期18例(33%),T2期11例(20%),T3期16例(30%),T4期9例(17%)。共有32例患者(59%)临床淋巴结阳性,其中大多数为N2站(n=25)。N2期患者中,80%(n=20)仅单个站点阳性。原发肿瘤常见于右上叶(n=21,39%)。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为腺癌(n=36,67%),其余为鳞状细胞癌(n=18,33%)。PD-L1表达多样,大多数肿瘤PD-L1表达<1%(n=26,48%)。

图片11.png

表2.患者肿瘤特征

绝大多数患者采用机器人手术(n=45,83%),其余为开放手术(n=9,17%)。开放手术中,4例为肺切除术,2例为双肺叶切除术,1例为右下肺叶切除术,3例为肺叶切除联合整块胸壁切除术,其中1例因解剖右上叶支气管时肺动脉后升支撕脱出血由机器人手术转为开放手术。最常见的机器人切除术为单肺叶切除术(n=34),其他复杂手术包括肺切除术(n=2)、整块胸壁切除术(n=5,包括2例Pancoast 肿瘤)和袖状肺叶切除术(n=2)。

2、手术结局

手术结局总结于表3。最终病理显示,几乎所有患者均实现R0切除(n=52,96%),仅2例(4%)为R1切除,无R2切除。共有38例(70%)患者无并发症。1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肺栓塞、出血或死亡。5例出现持续性气胸(定义为超过5天),5例肺不张需要支气管镜检查,4例发生术后心房颤动,3例出现乳糜胸,其中2例需要返回手术室进行胸导管结扎,无其他患者需要再次手术。

图片12.png

表3.手术结局总结

开放手术组与机器人手术组并发症无差异(22%vs.29%,p>0.9),气胸、肺不张、需要穿刺引流的胸腔积液、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肺炎、心房颤动、出血、乳糜胸、再入院或再次手术均无显著差异。唯一显著差异是住院时间,开放手术组比机器人手术组长。开放手术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5天(IQR4-7),而微创手术患者为3天(IQR2-5)。机器人手术病例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并发症包括持续性气胸、肺不张和乳糜胸。10例(19%)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术后第1天出院。诱导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的中位时间为240.5分钟(IQR:182.0-299.25),1例机器人袖状肺叶切除术耗时669分钟,机器人肺切除术的中位时间为331分钟(IQR:270.5-372.5),机器人Pancoast肿瘤手术中位时间为531分钟(IQR:437.0-625.0)。相比之下,开放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36分钟(IQR:332.0-337.0)。

3、系统治疗结局

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后,42例(78%)患者根据临床与病理分期对比实现降期(图1)。2例临床IIA期患者中,1例(50%)出现pCR,另1例维持病理IIA期。13例临床IIB期患者中,7例(54%)出现pCR,2例降期至病理IA1期,1例至IA3期,1例至IIA期,1例维持IIB期,1例升期至IIIA期。29例临床IIIA期患者中,11例(38%)出现pCR,4例降期至病理IA1期,2例至IA2期,1例至IA3期,1例至IB期,1例至IIB期,7例维持病理IIIA期,2例升期至IIIB期。5例临床IIIB期患者中,2例降期至病理IA1期,2例至IIB期,1例维持IIIB期。5例临床IV期患者中,3例(60%)出现pCR,1例降期至病理IIB期,1例至IIIA期。5例诱导治疗前有多站纵隔淋巴结病变的患者中,1例诱导治疗后出现pCR,2例降期至IA1期,1例至IA3期,1例至IIB期。2例术后出现T分期上升:1例最终病理显示脏层胸膜侵犯,另1例原发肿瘤从T3(5.9cm)增大至T4(7.1cm)。

图片13.png

图1.诱导治疗后,肿瘤分期变化情况

4、病理和生存结局

病理和生存结局总结于表4。手术切除后,22例患者(41%)达到pCR,28例(52%)达到MPR,26例(48%)为IPR(不完全病理缓解)。中位随访时间为16.08个月(95%CI:14-18.50)。54例患者中3例死亡(生存率94%),其中2例pCR,1例MPR。1例死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危象,认为与治疗无关。9例患者复发(17%):2例局部区域复发(1例吻合口复发,1例7站淋巴结复发),其余7例远处转移(对侧肺、肝、骨、脑),其中2例pCR患者出现远处复发。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RFS)估计为76%(95%CI:61-94),pCR与更高的RFS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图2)。

图片14.png

图2.根据病理反应分层的RFS生存曲线

结论

本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机器人手术在真实世界中的可行性,其病理缓解率和生存数据与关键临床试验高度一致。机器人手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为局部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开辟新路径。但需注意研究的局限性:回顾性设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单中心54例的样本量限制亚组分析效力,中位16个月的随访尚不足以评估长期生存差异。未来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探索生物标志物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NoyJ,ChangA,ChowNP,etal.OutcomesofResectableLocally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AfterNeoadjuvantChemoimmunotherapy:ASingleInstitutionExperience.JClinMed.2025;14(3):988.Published2025Feb4.doi:10.3390/jcm14030988。

审批编号:CN-159145

过期日期:2025-08-12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