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周红升教授:挑战与希望,ALL治疗前沿解读

2024年05月31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5月24~26日,“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血液肿瘤与免疫高峰论坛”于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国际和国内血液/肿瘤、干细胞与免疫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并分享了当前在血液肿瘤、干细胞和免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红升教授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进展进行分享。

专家介绍

周红升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导师
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南方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亚太白血病联盟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兼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青委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库委员

ALL治疗:中国研究团队引领国际创新之路

周红升教授:ALL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成人中发病率相对较低。ALL治疗的现状表明,临床医生需要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尽早应用新兴疗法,以期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好的生存率。
目前,费城染色体阳性(Ph+)ALL和费城染色体样(Ph-like)ALL的诊断和预后分层面临巨大挑战。尽管Ph+ ALL已被广泛研究,但Ph-like ALL在国际上仍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预后分层方法。我们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基于中国的队列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双打击Ph-like ALL的概念[1]。这一创新的诊断分型为Ph-like ALL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在中国,面对广泛的医疗资源和复杂的临床病例,亟需通过多中心的大规模研究,推进ALL的合作研究和临床探索,通过协作攻克ALL诊治中的难题,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MRD:ALL治疗策略的“智能导航”

周红升教授:微小残留病(MRD)在ALL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2008年,德国BFM合作组织在Bloo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基于分子水平的MRD重新定义ALL危险分层”的文章,强调了MRD在ALL危险分层中的重要性。通过追踪MRD水平,能更清晰地定义患者的预后分层。MRD能够独立于初诊时的MICM分型数据定义危险分层,也能与初诊的MICM分型相结合进行定义。因此,MRD对于初诊ALL的管理至关重要。
从治疗角度,可以通过MRD水平评估初诊时患者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并对治疗策略进行相应调整。此外,MRD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关键。因此,MRD在治疗中扮演着“指挥棒”的角色。在治疗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MRD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早期治疗反应良好,可以继续原始方案治疗;但如果治疗后仍有MRD残留,需要尽早采用免疫和靶向治疗。

免疫与靶向:ALL治疗新格局

周红升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更加关注如何利用新型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分层治疗和MRD驱动治疗。目前,在血液肿瘤领域,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分为“A、B、C”三类药物。
“A”类药物是指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将细胞毒性药物与抗体通过连接子偶联形成药物。因此,ADC药物具有更强的杀伤力和更精准的局部杀伤作用,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ADC药物的治疗范围已经逐渐从难治复发患者扩展到MRD阳性患者,并且在老年患者一线治疗中也有广泛的研究应用。
“B”类药物是双特异性抗体(BiTE),其中BiTE药物贝林妥欧单抗已经在ALL中应用,并逐渐应用于一线治疗。它通过连接CD3和CD19的双特异性T细胞,形成类似于CAR-T细胞疗法的作用机制,在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C”类是CAR-T细胞治疗。目前,CAR-T细胞疗法已经发展出多种针对不同病种、不同靶点和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在R/R B-ALL中,中国首款获批的CAR-T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有效率。从临床数据来看,患者经过CAR-T细胞治疗,在未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下,表现出可以实现终身治愈的可能性。此外,国内多项临床研究也在开发针对T细胞的其他CAR-T产品。
在血液肿瘤中,除了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也在高速发展。例如,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已获批多个淋巴瘤和乳腺癌相关适应症,并在ALL中表现出特殊疗效。此外,BCL2抑制剂也显示出针对ALL的治疗潜力。


参考文献

1.Huang, Z., Zhang, L., Gong, X., Li, J., Deng, S., Cai, Z., Tang, B., Huang, K., Li, X., Zhao, W., Xu, Y., Xuan, L., Liu, Q., Wang, Y., Chen, S. and Zhou, H. (2024), An integrated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IKZF1 inactivation and oncogenic activation in 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HemaSphere, 8: e82. https://doi.org/10.1002/hem3.8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hem3.82


评论
2024年05月31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大肠外科
瘤、干细胞与免疫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