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靶向治疗"的结果如下
张永红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儿童淋巴瘤学科带头人、儿童血液病学科带头人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医疗院长、血液三科(儿童淋巴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工作35年,牵头创建了北京儿童医院淋巴瘤专业并成为该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GCP研究项目3项,临床试验研究3项,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1999-2004多次在美国St.Jude儿童肿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进修学习。全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CNCL)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淋巴瘤亚专业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童EB病毒协作组副组长,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儿童精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专家委员,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副主编,多家杂志的编委。
5篇文章
安罗替尼靶向治疗专区
盐酸安罗替尼(AL3818,Anlotinib Hydrochloride),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 VEGFR、PDGFR、FGFR、c-Kit 等激酶,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136篇文章
医科院肿瘤医院李峻岭医生
肺癌的内科治疗相关问题咨询: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等。
33篇文章
童春容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免疫与靶向治疗学科带头人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科研院长,血液一科主任。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参与血液肿瘤免疫实验研究。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及实验研究 30 多年。
现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血液细胞检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远程诊断诊断能力培训组副组长,《中国生物治疗杂志》编委。
5篇文章
全球⼉童脑肿瘤专家会诊室
脑肿瘤⼀直是肿瘤界的难题,有种复杂的病理分类和分型,儿童脑肿瘤更是⼀直以来受关注较少的瘤种。国际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其他瘤种的应用日趋成熟,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也走入了基因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但是儿童脑肿瘤⼀直以来急需更多国内外的关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由马杰教授在2006年创立,走过了14年的旅程,在这14年中马教授建立了儿童脑肿瘤样本库,收集手术中切出的肿瘤组织、脑脊液、外周血,甚至患儿家属的外周血,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工作。现在更致力于将实验室的研究推广到临床转化应用,真正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福音。因此,我们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发起推出“全球儿童脑瘤专家会诊室”系列节目,由马杰教授作为大会主持人,邀请全球儿童脑肿瘤领域的顶级大师,共商临床转化治疗策略,每期以大师知识点、经验分享和病例点评两个方面。也欢迎全国相关领域医生共同参加线上活动,⼀起讨论病例,答疑解惑,更欢迎全国专家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提出系列问题,共同建设这个全球专家会诊室项目。
1篇文章
刘双又教授
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儿童血液病学科带头人、免疫与靶向治疗专家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并在国际会议进行多次大会发言。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
2篇文章
血液肿瘤靶向治疗创新和转化论坛
血液肿瘤靶向治疗转化和创新论坛将于2020年10月17日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科研转化、创新临床”。感谢您对我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诚挚邀请您并热切期待您的到来!
3篇文章
柳晨教授-针尖上的战神
北京肿瘤医院介入诊疗科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北京新里程肿瘤医院)副院长、影像微创诊疗中心主任,世界肿瘤介入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项能力培训主讲教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粒子治疗分会青年主任委员(候任),北京健康促进会青委会胸部疾病精准活检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防控分会微创诊断与治疗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介入学组组长、肺癌骨转移多学科协作组副组长,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肿瘤冷冻消融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微创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青年委员,等50余项。
编写我国多部胸部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指南或专家共识,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次、华夏医学科技奖1次,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15篇,主编专著1部,获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委会突出贡献表彰,获评《中国名医百强榜》肺癌综合介入治疗全国Top10名医。
24篇文章
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肠胃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
本次会议以“创新、合作、引领”为宗旨,深入探讨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免疫与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中国消化系统肿瘤的药物研发与精准治疗研究的未来方向。
本届大会将根据胃肠肿瘤临床和转化研究的瓶颈、挑战及突破进行交流、研讨和展望;涉及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胆胰肿瘤、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个瘤种,内容涵盖ASCO 2020速递、 学术热点研讨、临床研究经典解读、临床精准治疗、新药研发、多学科案例分析、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并针对临床治疗及转化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论证思辨,由专家团队再对不同观点进行探讨碰撞,以期达成共识或提炼科学问题。
今年,鉴于疫情原因,本次大会将以专家线上讲课/讨论的形式于网络平台云端进行,并设置多种线.上互动。
33篇文章
吴小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博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就职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及转化研究。发表论文共19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共10篇,总引用>400次,H因子11。多项研究成果入选全球顶级肿瘤学会议口头报告: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1项、世界肺癌大会年会(WCLC)4项、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1项;美国转化研究癌症中心联盟年会(TRCCC)2项。其中2018年ASCO Oral Presentation为报告者、TRCCC Oral Presentation 为报告者。另有两项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ASCO壁报讨论,其中一篇为报告者,并获得ASCO Merit Award;另一篇为第二作者。参与编写2018年《ASCO Educational Book》、《Targeted Therapies for Lung Cancer》,主编《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今年9月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际(地区)合作项目研究。现为美ASCO、AACR、IASLC等多个国际肿瘤专业学会会员。担任多个肿瘤SCI期刊审稿人。实用新型专利5项。
3篇文章
李宇红教授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分子靶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学组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2篇文章
蓝春燕
蓝春燕,肿瘤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现就职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规范化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晚期、复发性病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团队首次提出采用化疗+靶向“双口服”方案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杂志Lancet oncology,开创了双口服联合方案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先河。主持/参与多项宫颈癌、卵巢癌的抗癌新药临床试验。其团队于2019年率先开展PD-1单抗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研究初步结果入选为2020年国际顶级妇瘤会议SGO(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口头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1篇文章
看今朝——鲍伟辨妇瘤
鲍伟博士,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瘤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破格晋升)。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分会 卵巢癌学组委员。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妇科肿瘤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发表论文近50篇,以第一或通迅作者发表其中SCI论文13篇。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卫计委“新优青人才”,CSCO“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擅长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宫颈癌的手术及微创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及分子诊断、靶向治疗等。
5篇文章
郑振东 教授
郑振东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骨髓保护专委会副主委
辽宁省肿瘤精准治疗与大数据管理分会主委
辽宁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治疗分会主委
辽宁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
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专委会名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委
获军队及辽宁省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荣立三等功1次 承担国家、军队和辽宁省科研基金8项,主编专著2部,获国家专利3项,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35篇文章
周谦君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中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专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肿瘤标志物临床转化研究协作组专业委员
日本东京癌研有明医院呼吸器外科,客座教授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胸外科&肿瘤科,高级访问学者
荣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 、第六十届日本肺癌年会国际肺癌研究者Travel Award 、上海市胸科医院科研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梯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百人计划”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有丰富经验,尤其是对高龄和危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颇有心得,对特发性乳糜胸等胸外科疑难杂症的处理也有独到见解。对局部晚期肺癌病患采取新辅助化疗及免疫、靶向治疗后的根治性手术,远、近期疗效良好,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
参编胸外科专著三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共计12篇,其中SCI论文总计影响因子超过40分,最高影响因子为8.579分。
3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