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临床试验"的结果如下
FIH等早期临床试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与基于数字工具的DCT实践探索项目
本项目将在苏州良医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组织协调下进行,项目选取复旦大学肿瘤附属医院作为合作伙伴,基于其在临床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丰富实践经验及前沿的临床知识技能水平,依托数字化工具与线上平台,通过调研分析构建针对早期临床试验和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系统规范的培训计划
5篇文章
王书航教授
王书航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GCP)专职研究医生。
专业特长: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胸部恶性肿瘤如肺癌、胸膜间皮瘤、胸腺癌和肺肉瘤样癌等,以及罕见恶性实体瘤的常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精准综合治疗。
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效率,实现科学转化,延长患者生存,改变医学模式。
23篇文章
石远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内科专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家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资讯委员会委员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资讯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辑等职务
41篇文章
潘宏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
国家新药审评专家;
国家合理用药肿瘤药物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肿瘤学综合组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及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CSCO支持和康复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持和参加临床试验340多项,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肿瘤免疫治疗严重不良反应案例分析》、《CSCO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CSCO肿瘤恶液质诊疗指南》、《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肿瘤内科诊治策略》、《肿瘤内科合理治疗和用药技巧》、《消化道肿瘤合理用药指南》等,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课题10多项,2022年获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
13篇文章
樊代明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亚太消化病联合学会会长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代表、第十一届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承担973、863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领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亚奖、世界消化病学大师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主编专著200余本(册、卷),发表SCI论文近800篇
13篇文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同步分享北肿临床试验机构的最新讯息
17篇文章
那些失败路上的事
成功的路上免不了失败,尤其是新药研发的路上。然而,如何从哪些失败的临床试验中,吸取教训,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提高临床研究的成功率,这才是失败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不论是探索生物标志物在研究中的作用,还是后线治疗对主要研究终点的影响,亦或是试验终点设定与数据分析,甚至中西方肿瘤的异质性等等,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后续的临床试验开展之路带来别样的启示。
17篇文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育平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目前影响因子5.627(JCR 2019),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49/244),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员工3658人(含博士后及特聘人员),其中硕士生导师254名,博士生导师166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现设有越秀、黄埔两个院区,实际开放病床数2118张(越秀院区1490张,黄埔院区628张),门、急诊量118万余人次,年住院量达13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领先,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逾60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主编肿瘤学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肿瘤学》、《肿瘤学》。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
142篇文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科
生物治疗科致力于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即采用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是当前肿瘤治疗国际发展前沿。生物治疗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生物治疗病房。依托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检出研究平台和华西医院临床的优势,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生物治疗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临床科室现有副高以上医师7人,均有过海外留学经历,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4人。魏于全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治疗科致力于生物治疗临床转化的临床工作。团队牵头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全文发表于国际著名Nature杂志,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团队研发的肿瘤个体化细胞疫苗已在晚期肺癌病人中进行临床试验,取得明显临床疗效。现在进行扩大规模临床试验。此外还有一大批原创的免疫细胞治疗项目正在进入临床。
生物治疗具有齐备的亚专业方向。科室是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同时是生物免疫治疗专委会,靶向治疗专委会,胸部肿瘤青年医师专委会等省内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单位。年承担I-IV期GCP项目10项,牵头组织或参与泌尿系肿瘤,食管癌,不明原发灶恶性肿瘤,免疫相关毒副作用处理等MDT团队10余个。每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
生物治疗科是是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在省卫健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四川省生物治疗临床研究网络,已经实现了四川省各大公立医院肿瘤中心的全覆盖,具有极强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每年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超过50场。依托学术团体专委会和华西医院多学科团队,面向省内外合作开展生物技术和生物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和基础临床转化研究,进行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多学科诊疗、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等疑难疾病的会诊和诊疗工作。
6篇文章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SABCS)是乳腺癌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该会议自1977年开始举办,最初只是为期一天的区域会议,如今已发展成为为期五天的大型国际学术盛会。
每年12月左右,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专业人士,包括医学专家、外科医生、放射肿瘤科医生、护士、基础科学家、病理学家、放射学家等会齐聚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共同探讨乳腺癌和癌前乳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会议期间会公布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及基础研究的突破等信息。许多对乳腺癌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都是在SABCS上首次发布或得到广泛关注,对推动乳腺癌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61篇文章
蒋逵葵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治疗中心 内科 主治医师 博士
JCO中文版乳腺肿瘤专刊青年编委
华南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SCBCG成员
主要从事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全程管理,负责及参与多项乳腺癌相关的临床及转化研究。
多次在国内及国际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负责的研究作为E-Poster在2020ESMO大会展示。
作为第一作者在Frontiers in Oncology、Genomic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篇文章
胡毅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试验药理基地肿瘤专业组负责人
呼吸肿瘤及内镜介入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中央保健先进个人
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解放军医学杂志 副主编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和黑色素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世界内镜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JCO中文版肺癌专刊 执行主编
28篇文章
卢铀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审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免疫放疗学组副组长
American Society of Gene & Cell Therapy(ASGCT)委员
四川省卫健委首席专家
四川省肿瘤学会理事长兼四川省肿瘤防治联盟主席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专科委员会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第七届放射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CSCO肺癌指南》、NCCN-亚洲NSCLC诊治共识、CFDA药审中心《晚期NSCLC临床试验终点技术指导原则》、中国《放射治疗疼痛全程管理指南》编写专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人类重大疾病课题或子课题负责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在the Lancet Oncol, J Clin Oncol, IROBP, Radiother & Oncol, Mol Ther, J Immu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多篇。主编专著3部、主译1部。the Lancet, J Clin Oncol, IROBP, Clin Cancer Res 等杂志特邀审稿人
9篇文章
腹部放疗青年沙龙
本沙龙将聚集国内腹部放疗青年专家,为广大的腹部放疗领域医生提供最新的研究解读,最全的系列放疗精品培训课程以及发起各类放疗领域相关研究等!
第一阶段:沙龙的工作将聚焦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研究解读,邀请国内腹部肿瘤放疗领域青年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现有临床试验,希望将更多的试验介绍给我们国内的肿瘤医生及肿瘤患者,让更多的医生及患者参与进来。
第二阶段:沙龙将聚焦在肿瘤放疗领域的业务培训以及质量控制等,联合国内各大肿瘤医院青年专家,给国内广大的肿瘤放疗科医生打造一套专属精品培训课程,让大家随时随地学习放疗相关知识。
第三阶段:计划发起各类研究,沙龙成员可以参加和发起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大家一起努力推动中国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进步,最终让更多患者受益!
39篇文章
飞哥谈统计
梁斐
复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统计室统计师;
上海抗癌协会癌症预防与筛查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委员会统计小组成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CO, JNCI, Annals of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等杂志发表SCI论著11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
以第一作者在NEJM, Lancet, Lancet Oncology, JCO 发表Letter 8篇;
JNCI,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Theranostics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试验设计及统计,临床研究方法学。
16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