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行医者说】肺癌疾病治疗的“早”与“早”

2022年09月21日
来源: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


肺癌疾病治疗的“早”与“早”





前言



生命有时如行船,在生活未知的惊涛骇浪下,船身摇晃,心情也起起伏伏,可是生命的航船由我们掌舵,提早准备,相信每一段旅程都可以是不断趋近安全的,精彩的。

近年来,很多人都逐步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的体现在体检上。早筛查,很大程度上给到人们更多的安全保障。“不查就没有病,查了反而有”这种观念已经被慢慢破除,对于很多疾病来说,预防大于治疗。

【医者纵横】联合【大连晚报】记者有幸采访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主任 刘基巍教授,刘基巍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二十余年,始终注重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恶性肿瘤转移及中药抗药机理。肿瘤靶向治疗及综合治疗;在肺癌诊治疗上有独特的造诣;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疑难病症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因此特请刘主任针对肺癌疾病治疗的早认识、早治疗进行专访,期望给到民众们更多的收获,更深的了解。详情如下:


早认识


刘基巍主任表示,肺癌疾病从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男性肺癌发病率更胜女性,但是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死亡率均占我国肿瘤发病谱中的第一位,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具体实际来看,肺癌发生的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不过大量资料都能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刘主任介绍肺癌疾病的发生常见因素包括:吸烟与被动吸烟、有肺癌或癌症家族史、油烟污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反复肺部感染等。除此之外,日常处于充满大量粉尘或者有放射性物质的糟糕环境也会增加肺癌患病机率。

在刘主任的介绍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扼腕的结果——肺癌疾病的年轻化。有年轻的女性一检查即是晚期,无法做手术,治疗中有重重困难;也有大学生患肺癌,大好的年华只能奔波在医院治疗的路上,承受基因突变带来的一系列痛苦。令人不得其解的是他们为什么如此年轻就会患上如此沉重的疾病?其实发病原因是多样的,就如同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但是对于肺癌,对于很多疾病,我们并非完全无能为力。


早治疗


肺癌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十分重要,早期肺癌疾病接收治疗其生存率将会大大延长。

医生常说的“5年生存率”,常常用来衡量病人病情的指标之一,即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5年生存率里衡量病情的轻重程度主要原因就是很多肿瘤经过治疗以后还是可能会出现转移或者复发,一般来说,根治术后五年不复发后,再次复发的机率也会少很多,这个期间,如果能认真巩固治疗,定期检查,及早治疗,是能够很大程度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的。所以早预防不仅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是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分水岭,对于肺癌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生活中破除去肿瘤门诊体检的焦虑感后,很多人也会很担心每个检查出来的指标是否正常,针对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也对刘主任进行了采访。针对“化验单中出现磨玻璃结节怎么办”这个问题,刘主任说,一般通过体检CT筛查,早期发现的磨玻璃结节患者其中一部分是结节,另一部分是肿瘤早期。

针对直径1厘米以下的结节,大多数只需要每半年至1年定期随访。如果结节发展得比较慢或者不发展,几年也没什么变化,就不用处理,观察就行。当磨玻璃结节在逐渐增大或者质地变实了,就必须手术。部分结节切除后,有的是非典型增生,有的是原位癌,这几种基本是良性范畴,早期切除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对于一些微小浸润癌,比如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5毫米以内的,做完手术后期也是挺好的。

因此,大家也不必谈癌色变,精准治疗时代各项医学手段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给我们带来大量新的方向,除了我们已知的治疗方式,有更多的医疗方式被发现。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中特别强调了: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刘基巍主任表示,当今,肿瘤治疗进入分子分型时代,更多的有效靶点被发现,更多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也应运而生。

从MET的发展史来看,肺癌的治疗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

1984年,原癌基因TPR-MET被首次分离出来;2005年MET突变首次在人类NSCLC组织中被报道;2007年,MET即被证实调节NSCLC细胞对EGFR抑制剂的有抗性,随后多种MET激酶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但以往此类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不管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也未能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临床上亟需针对MET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

2020年国外的选择性MET抑制剂卡马替尼和特泊替尼相继获批用于METex14跳跃突变的NSCLC患者。国内选择性MET抑制剂的研发紧随其后,2021年中国获批第一款用于治疗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的药物,可及性和选择都较为有限。同年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谷美替尼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

2022年3月,谷美替尼获得了CDE优先审评。谷美替尼全球关键II期GLORY研究的初步结果已经在2022年AACR年会以口头汇报形式发表,总人群ORR60.9%,初治更优为66.7%;10例脑转移患者中,8例达到PR。DoR为8.2月,疗效持久应答。

刘主任同时也表示,希望更多国内原研不断走上国际,十分期待如谷美替尼这样的总体安全性特征良好的产品早日获批,造福更多MET通路异常激活的NSCLC患者!

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实际治疗中看,期望更多的患者和家属理性认识,积极防治,通过多种综合手段,延长生存期。

您的健康,我们很关心。




专家介绍



刘基巍  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学教研室主任,肿瘤一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研究专委会 委员


THE

END

文 稿  I  吴香虹

编 辑  I  清水苏

评论
2022年09月25日
李静
邯郸市中心医院 | 呼吸内科
好好学习,逐步提高
2022年09月22日
董鑫
徐州市中医院 | 肿瘤科
肺癌疾病治疗的“早”与“早”
2022年09月21日
卢倩
苏州京东方医院 | 血液肿瘤科
早诊断早治疗,延长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