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琦教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检测是制定治疗策略的关键

2022年04月13日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携带BRAF基因突变的概率约为10%,这些患者预后差,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2个月左右。所幸,随着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来临,靶向治疗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那么,BRAF突变mCRC患者的治疗现状如何?临床BRAF检测对于治疗决策又具有哪些指导意义?【肿瘤资讯】邀请了撰写“从美国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现状看抗血管治疗的是与非”的主要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琦教授为大家进行解读。

               
李琦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常委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产学研医联体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委员
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市临床创新研究课题十余项,在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入选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培养计划,上海交大高峰高原人才培养计划、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项“银蛇奖”

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以化疗+靶向治疗为主

李琦教授:BRAF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是BRAF V600E突变。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仅为10%,最常见于右半结肠、女性、高龄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此外,此类患者亦容易出现微卫星的不稳定和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由于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因此,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靶向治疗应用的最多的就是抗血管生成一类的药物,例如:贝伐珠单抗。

晚期结直肠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制定治疗策略和判断预后

李琦教授:目前,对于mCRC的治疗,不论是一线还是二线,均以化疗联合靶向作为首选。mCRC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中,常见的除了靶向VEGF抗血管生成的贝伐珠单抗,还有靶向EGFR的西妥昔单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西妥昔单抗治疗之前,要进行EGF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其中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只有RAS、BRAF为野生型的mCRC患者才可以使用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其二,若患者BRAF基因为突变型,则提示该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更需慎重

预后不良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优选强烈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

李琦教授:由于BRAF基因突变mCRC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因此,在治疗上会选择相对强烈的化疗方案。由于考虑到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对于潜在可切除的BRAF突变的mCRC患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诊疗指南中都有不同级别的治疗推荐。2021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指出,对于RAS或BRAF突变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FOLFOXFIRI±贝伐珠单抗为2A类证据的Ⅰ级专家推荐方案。而对于姑息性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如果能够耐受强烈化疗,也可以采用诸如FOLFOXFIRI的三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但该方案为1B类证据,Ⅱ级专家推荐。总之,对于RAS或BRAF突变型患者,强烈的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双靶、三靶以及免疫+靶向是未来方向

李琦教授: 对于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除了三药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外,目前亦有Ⅲ期临床研究初步证实双靶或三靶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根据BEACON研究,对于既往治疗失败的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EGFR抑制剂+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NCCN指南中推荐将康奈非尼与西妥昔单抗联合使用作为新的双靶治疗方案。

未来,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的高效治疗方案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既有可能将靶向与免疫治疗进行联合,亦有可能将双靶、三靶的治疗线数前移。让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链接了解文章全文

从美国BRAF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现状看抗血管治疗的是与非

责任编辑:Mikey
排版编辑: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