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疫情当下,「皖」医护您先行:MDS/AML答疑访谈

2020年05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我国血液系统的常见瘤种,然而,当下疫情形势严峻,给MDS/AML患者的就医带来一定的困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护心系患者,共同为广大血液肿瘤患者的常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力求在这个特殊时期为患者解决就医难题。

MDS疫情科普教育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金凤波教授对MDS相关科普知识进行了阐述,指出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而DNA甲基化是导致MDS发病的主要机制。

MDS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危险度进行分层治疗,中高危具备移植适应证的患者应该尽快移植,而无法移植的患者应该去甲化治疗。

白血病疫情科普教育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陶千山教授对于白血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后进行了详述,亦指出白血病的治疗亦需要对患者进行预后的分层,而在治疗方案之中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即一般治疗和抗白血病治疗,后者主要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移植和免疫等,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在这些治疗之后,现在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时间已经大大延长,患者应该树立治疗信心。

疫情期间PICC导管的居家护理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张真护士长对患者居家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PICC)导管的护理问题予以了关注,建议患者在出现穿刺点红肿、敷料潮湿、导管回血以及不良原因发热时,应该及时就医,并且提出了“三可、五禁止”的要求,三可:可淋浴、可以做简单家务、可以适当运动,五禁止即是严禁负重、禁止泡浴、禁止大幅度活动、衣袖不宜紧、禁止在置管手臂测血压。

疫情相关答疑

1. 急性淋巴白血病的1岁患儿居家过程中是否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和饮食卫生?是否会影响患儿抵抗力?需要长期食用补品吗?居家过程中发烧如何护理?

杨明珍教授:在饮食方面,对于此类患儿应该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例如:鱼汤、肉汤、新鲜蔬菜等;在环境方面,如果能对碗筷进行消毒,并且通过紫外灯对环境消毒和使用84消毒液对物体表面、地面消毒,自然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在补品配备方面,从安全考虑尽量不要长期食用;对于无法就医的发烧患儿,体温超过38.5度时需要通过冰袋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浴,每半小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居高不下,还是得想尽办法前往医院就诊。

2. 28岁急淋B白血病,移植1年半之后发现血常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颗粒淋巴细胞比率为20.3%,是否需要治疗?

翟志敏教授:对于该例患者在复查后发现淋巴细胞比率高,需要引起重视。其一,需要明确增高的淋巴细胞是什么来源,因此,需要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其二,需要进行骨髓嵌合度的检测;其三,病毒感染亦会导致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病毒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成熟的淋巴细胞且嵌合度规则,则观察为主。

3. 11岁急淋B(中危),两次核磁检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否就可以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后第四次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是否还需要进行头部放疗?放疗后复发的几率如何?

金凤波教授:头部影像学检查所出现的病灶,可能有多种因素所致,如果需要鉴别还需要非常详细的临床资料,而且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因此,建议患者向当时就诊时的医生询问。如果化疗后头部病灶消失,可能还是考虑为白血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所致。对于已经恢复正常的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还需要对脑脊液里有无异常白血病细胞予以明确,完全缓解状态的患者则可以暂时不考虑进行头部放疗。对于放疗后的复发几率,需要根据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的情况所决定,如果脑脊液中出现过白血病细胞,则复发几率依旧较大,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

4. 33岁MDS-RAEB1患者,MDS移植后是否会复发,所出现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是否是排异?

陶千山教授:MDS移植后的部分患者的确会出现复发,复发风险与疾病状态、病程、预处理方案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移植后的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除了可能是由于排异反应,还有可能是预处理治疗方案以及移植后病毒感染等所致。

5. 54岁,MDS伴骨髓纤维化,服用达那唑、左旋咪唑、沙利度胺、双环醇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后出现背疼,大腿易于出现紫斑,如何处理?血红蛋白达到多少应该对达那唑减量?

杨明珍教授:患者出现背疼可能与原发疾病相关,亦可能是合并症所致,需要进行鉴别。大腿所出现的紫斑可能是由于MDS引起血小板减少或者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因素所致,在处理上应该控制好基础疾病,监测血小板,根据凝血功能决定是否要进行药物调整。当血红蛋白和转氨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即可进行减量。

6. MDS饮食、运动应该注意什么,平时应该监测哪些指标?

张萍护士长:饮食上应该注意多饮水,增加牛奶、鸡蛋蛋白质的摄入,且注意饮食的清洁。当患者血小板较低时,应该进行无骨、无刺的饮食。在各项指标正常时,可以散步、做家务,避免劳累、聚集。监测的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


责任编辑:Steven
排版编辑:St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