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周承志教授:免疫联合治疗仅“锦上添花”,免疫治疗困境仍需从源头解决|2021湘粤菁英论坛

2021年10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CROC)青年委员会年会,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呼吸肿瘤分会成立大会,2021湘粤菁英论坛”在美丽星城长沙隆重召开。在本次大会上,【肿瘤资讯】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畅谈关于国内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周承志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管理部副主任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
呼吸五区(肿瘤一区)主任
肿瘤中心主任助理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重症肺癌”的概念,并提出了“癌肺同治”“ PS评分具有可逆性和波动性”“抗肿瘤药物升降级”的肺癌全程管理理念。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工作组委员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CROC)秘书长兼青委副主委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青委及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及患教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疾病学会肿瘤危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委

免疫治疗面临“平台期”困境

周承志教授:自从免疫元年(中国为2018年,欧美国家为2015年)到来之后,全球免疫治疗研究不断推进,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免疫1.0单药治疗时代到免疫2.0联合治疗时代,免疫治疗逐渐进入了一个发展平台期。但实际上免疫治疗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才能打破僵局。当下免疫治疗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获益人群和高风险人群难以界定;②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和精准程度需要提高;③降低不良反应和克服免疫耐药;④免疫耐药后的治疗。

当然,除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依赖靶向治疗带来的获益之外,由于免疫治疗的出现,目前部分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生存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并且生存期亦得以延长。据报道,免疫治疗使得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得到明显提升,并且随着免疫药物可及性的提高,更多患者的总生存期也随之延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免疫治疗的个体差异很大,虽然部分患者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一部分癌症患者,免疫治疗收效甚微,甚至有极少数患者受到了负面影响。对此,我们未来需要开展相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

免疫治疗未来的临床研究格局

周承志教授:对于免疫药物研发相关的企业而言,其开展的临床研究希望能够纳入所有患者人群,其中包括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在统计学分析出显著差异后,药物就能顺利获批上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我们了解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中获益,并且我们不能像靶向治疗一样精准预测受益人群,只能在用药后方能发现。让所有肿瘤患者都使用免疫药物恰好是企业希望预见的场景,但是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更希望患者能够获得精准免疫治疗,减少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未来的临床研究方面,免疫治疗研究应该选择优势人群,以提升免疫治疗效果。另外,在新药与老药的临床研究中,除了随机对照研究(RCT)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根据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来设计临床研究,以获得更精确的获益人群。最后,我们由衷期待免疫治疗能够打破困境,如同靶向治疗一般达到精准化,明确相应的优势人群及适应证。

从源头开拓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新方向

周承志教授:免疫治疗的临床难点比较突出,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并不了解哪些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真正获益,尤其是PD-1中低表达(TPS<50%)的患者以及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所幸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免疫联合治疗如双免治疗能使驱动基因阴性患者获益更佳。因此免疫联合治疗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个人认为,目前各种免疫联合策略仅仅是“锦上添花”,实际价值不大,我们应当基于根本性问题,从基础研究中先去寻找不同的免疫通路,发现更多的免疫靶点,以此研发更多不同类型的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针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 3(TIM3)等其他靶点的系列免疫药物及早上市,让更多的免疫药物为更广大的患者人群服务。

无论如何,只有在确定免疫治疗精准的靶向人群,或排除高风险人群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减少严重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率。除了药物上市前后的临床研究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一些真实世界研究,让患者真正获益,生存期延长且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因此,在开展相关研究之余,我们还需要加强肿瘤免疫治疗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管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科普教育。另外,由于国内免疫药物价格便宜,药物可及性强,因此不少基层医院存在超适应证使用的“乱用”现象。如此一来,患者可能并未出现预想中的疗效,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希望临床医生加强综合管理,让患者早诊早治,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5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责任编辑:Moon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1年11月15日
邓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请问怎么判断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风险
2021年10月29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中获益
2021年10月29日
刘易婷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科
学习了,很棒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