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郭卉教授:曙光和迷云—NSCLC患者的免疫联合治疗仍需进行研究探索|第六届湖湘肿瘤防治高峰论坛

2021年10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为充分把握肿瘤诊治前沿动态,提升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肿瘤防治水平,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于2021年10月16日召开了“第六届湖湘肿瘤防治高峰论坛暨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2021年会及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换届选举大会”,同时召开湖南省中青年肺癌论坛暨CSCO YOUNG肺癌MDT讨论会。会议现场,【肿瘤资讯】特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卉教授接受采访,深入探讨NSCLC免疫联合治疗的相关话题。 

 

               
郭卉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员 肿瘤学及医工交叉博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学博士 生物工程博士后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陕西省联盟副秘书长

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MD Anderson癌症中心作访问学者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

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

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三大联合治疗方向,助力NSCLC免疫耐药治疗

郭卉教授:在今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和世界肺癌大会(WCLC)中,针对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研究众多,各项研究结果精彩纷呈。

个人印象较为深刻的主要是针对NSCLC免疫治疗耐药的一些研究。

众所周知,NSCLC患者免疫治疗耐药后如何选择治疗策略、以及能否再进行免疫治疗等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有许多针对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免疫治疗耐药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向:第一,免疫联合化疗或联合其他免疫治疗用于二线治疗;第二,抗体偶联药物(ADC)联合化疗,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第三,联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进一步逆转免疫耐药和提高疗效。以上研究令人振奋,个人相信未来该研究领域将更加活跃,最终能为免疫治疗耐药患者带来更大的疗效突破和新的治疗方向。

个体化精准基因检测,使免疫联合靶向治疗“1+1>2”

郭卉教授:如何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制定免疫治疗策略是目前的讨论热点,亦是治疗难点。部分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在使用一代、二代甚至三代TKI后会存在治疗失败的情况,这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相应挑战。

免疫治疗让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曙光,那么,其是否也能给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带来相应的生存获益?遗憾的是,目前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NSCLC患者中,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个人认为这部分患者应当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实际上,NSCLC的驱动基因众多,除了EGFR、ALK以外,还有很多融合基因突变以及罕见的基因突变类型。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并不了解上述基因突变是否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响应。

然而,今年ESMO以及WCLC会议中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能够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响应,这同样提示我们,罕见基因突变对于N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而言可能是一大突破点。此外,并非所有的EGFR、ALK阳性NSCLC患者都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不同的突变位点对免疫治疗的响应存在差异,而EGFR基因表面有诸多突变位点,未来还需要行进一步的个体化精准检测,以验证对免疫治疗是否能对EGFR突变的部分患者产生获益。

综上,未来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一定是首先建立在该靶点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两大模式的联合才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才是真正有希望和有前途的。

免疫联合及双免治疗,NSCLC免疫治疗的未来

郭卉教授:在2021年ESMO和WCLC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个人认为未来比较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两种治疗具备协同增效机制,可以改善不能耐受化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以及长期生存率。第二,双免联合治疗以及对新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目前的双免治疗主要是PD-1抑制剂联合CTLA-4单抗,但细胞表面有诸多的免疫检查点,未来我们需要去探索相应的免疫检查点,然后针对特异性免疫检查点进行双免的联合治疗。以上均是NSCLC未来发展趋势,也是能够实现免疫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Amy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1年10月31日
苏凯
洮南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三大联合治疗方向,助力NSCLC免疫耐药治疗 郭卉教
2021年10月30日
李占林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三大联合治疗方向,助力NSCLC免疫耐药治疗 郭卉教
2021年10月29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双免联合治疗以及对新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