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谌永毅教授:中国安宁疗护模式探索与管理经验分享|全国肿瘤学术大会

2021年10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0月15日—17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21全国肿瘤学术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盛大召开。会议云集近10位院士、100多位肿瘤学专家、学者,围绕各自领域的前沿话题、新理念、新技术、新思考、新进展进行主题演讲。【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湖南省肿瘤医院的谌永毅教授,就本次护理分会场的亮点,以及我国安宁疗护模式的管理经验进行分享。

 

图片1.png                
谌永毅
博士 主任护师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全国优秀护理工作者

湖南省护理学科领军人才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先后在新加坡、美国学习

研究方向:护理管理,肿瘤营养护理、安宁疗护、肿瘤护理

国际肿瘤护理协会理事兼交流委员会主席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兼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兼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医院健康促进联盟副主委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护理学组组长

担任《Asian-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担任多本杂志编委

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10余本

主持科研课题数十项,获湖南省科技厅三等奖一项、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

高起点全方位,三大亮点彰显肿瘤护理新前景

谌永毅教授:此次2021全国肿瘤学术大会特设护理分会场,就整体会议安排与设计而言,有三大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高起点、全方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的实施之年,也是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启动之年。肿瘤护理的高质量就是要融合多学科、多国家的经验,因而此次会议特别邀请到英国的专家、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地的专家,同时也邀请了临床专家、院校专家等。整体会议规划极具前瞻性与全面性。

二是与会人员参会热情高。会场座无虚席,每个同仁都在认真聆听,积极做笔记、拍照记录,展现出肿瘤护理人员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三是对肿瘤护理充满前景。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我们国家目前极为沉重的负担,肿瘤护理与患者的健康密不可分。我们应做好肿瘤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实施生命全周期管理。关注生命最后一程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值得我们去探索。肿瘤护理服务于中国的大健康,服务于护理专业的发展。

以上便是我对此次会议印象的总结。

全人、全程、全方位照护,我国安宁疗护模式解析

谌永毅教授:对于我国安宁疗护的模式及未来探索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我国的安宁疗护尚处起步阶段。在2017年,国家颁布了安宁疗护的三项政策,一是安宁疗护中心的准入标准,二是安宁疗护的管理标准,三是安宁疗护的实践指南,因而可以说安宁疗护也是一项政府工程、民生工程及民心工程。其凝聚着国家顶层设计,如健康中国的建设、人口老龄化策略及健康中国全生命周期的照顾。基于国家的顶层设计,诸如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民政部、教育部及其他相关研究部门等许多机构都在共同推动着安宁疗护的发展,所以就政策层面而言,安宁疗护具有很多保障。安宁疗护的主体为医疗机构,所以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树立为民众提供安宁疗护的意识,这是法律赋予的权益,也是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如果每个民众都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安宁疗护,这也是我国健康水平提升的标志。概而言之,即安宁疗护模式是由国家所推动的全方位的工程建设。

第二,安宁疗护重在临床服务模式的打造。之所以要建设临床照护模式,是因为身处生命末期人群的需求与普通人的需求不一样。例如,身体上的需求,约80%生命末期的患者有严重症状需要控制,如疼痛、呼吸困难、谵妄、疲乏等。倘若没有很强的医药支持则会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又如心理支持,每个人在其生命末程总有紧张、焦虑、失望、绝望或对死亡的恐惧情绪,并影响着他们的意志、行为,因而需要医务人员给与心理疏导,让患者活在当下,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旅程。再如社会支持,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生和死是人生的一体两面,谁也无法回避,其涉及医保问题、家庭关系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其人生的每一天,无论是即将离开,还是继续行走。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身、心、社、精神四位一体的全人照护模式。

第三,由于医疗机构无法收治全部生命末程的患者,只能重点照护一些症状相对严重、医疗需求比较强烈的患者。待其病情得以缓解,应回归社区,因而社区将是安宁疗护的主战场。曾有调查显示,约有80%的人愿意在家临终,但这需要医疗团队进行保障。如何加强生命末期患者的居家服务是医疗团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医疗、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照护模式。

第四,人才培养体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人,需要高质量、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安宁疗护。其是一种医疗行为,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学科,也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当前我们并没有非常规范的安宁疗护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在2018年,我们中华护理学会启动中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养的体系建设,在全国建立了32家安宁疗护临床教学基地,连续3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培养了800多位安宁疗护的专业护士,除了西藏地区,全国其他各省市均实现了全覆盖。2021年《安宁疗护》已经立项国家十四五本科规范化教材,目前,我们正在编写中,预计年底可以出版。我们也搭建了高水平安宁疗护学术交流平台,2018年到现在我们主办三期安宁疗护高峰论坛,受众线上线下数万人。只有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够为安宁疗护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

第五,志愿者、社工及义工的培训,这也是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安宁疗护全方位照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许多的公益机构在探索中国安宁疗护志愿者体系建设,如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开展了“我的五个愿望”网上生命教育专栏,组织安宁疗护医生护士志愿者培训;上海推出的“死亡咖啡馆”,帮助民众生命教育。

做实、做细、做深,湖南经验地全国推广

谌永毅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启动安宁疗护的时间比较长。在2007年,我们曾到香港的8个照护机构进行参观访问,当时还是姑息治疗,但让我们对安宁疗护有了基本的认识。2013年,我们开启安宁疗护的探索工作,成立病房,尽管只有8个床位,但在安宁疗护的临床护理模式、医疗照护模式、心理关怀模式、居家照护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出版了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2018年,我们将8个床位扩充为20个,从复合型单元独立为安宁疗护单元。数年来,我们共服务了2000多位生命末期的患者。借助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委会的平台护,我们将经验推广至全国。

就人才培养而言,湖南也建立了安宁疗护专业护士的培养体系,覆盖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当前在全省建设了5个安宁疗护基地。安宁疗护作为一项政府推动的工程,其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进行支撑。我们立足湖南省肿瘤医院,推动着湖南省安宁疗护体系的构建。当前我们医院也是湖南省安宁疗护的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目前正在进行湖南省标准化安宁疗护病房的建设。此外,我们也在推动湖南省各地级市“安宁疗护基层行”,目前已免费培养了上万名安宁疗护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在科研方面,我们正在积极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作为支撑,我们已经中标国家相关课题,并进行了相关专著的撰写,也因此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中国医院协会的三等奖。只有进行全方面的推广,才能让安宁疗护真正做实、做细、做深,才能蓬勃发展,为此我们也不遗余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及与宣讲。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1年10月27日
李海志
常州市中医院 | 乳腺外科
安宁疗护,需求很大!
2021年10月27日
万军鸽
叶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中国安宁疗护模式探索与管理经验分享
2021年10月27日
王跃蓉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进步,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