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孙春艳教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更需要个体化治疗|第八届中法血液学高峰论坛

2021年10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1年10月8-10日,第八届中法血液学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法国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协会、巴黎圣安东尼医院承办。中法血液学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汇萃,聚焦细胞免疫治疗、移植免疫治疗和精准诊疗等热门话题。会议期间【肿瘤资讯】采访了孙春艳教授,孙教授详细介绍了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及个体化治疗策略,强调了在标准化前期治疗基础上,根据MRD状态指导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未来发展方向。 

图片1.png                
孙春艳 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

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委

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 通讯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40余篇

分别于2007、2012及202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

孙春艳教授: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无标准定义,临床上用于定义高危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宿主因素,即患者本身因素,如高龄、体能状态差等,这部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低,预后较差;第二,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划分高危,常用的指标包括ISS分期,细胞和/或分子遗传学异常,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否有髓外浸润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通过FISH方法检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第三,对治疗的反应,如果对初始治疗反应差或经过规范化的整体化治疗仍然MRD阳性,也定义为高危。三个方面的因素均可定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但临床上所指的高危患者多属于第二类因素,也就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划分的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个体化治疗

孙春艳教授:刚才已经讲到目前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常用的危险分层其实也在不断变化,随着新药的出现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既往认为的高危因素可能已经是标危因素;同时对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提出了更多新的高危因素,如双打击和三打击,而且双打击和三打击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总而言之,我们对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在不断进步。此外治疗反应差也是提示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根据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判断为高危的患者和根据治疗反应判断为高危的患者,均强调更早期的积极治疗。

首先在诱导治疗阶段,采用更强的三药或者四药联合诱导治疗,以期早期达到更深缓解;第二,早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超高危患者,国内外临床研究均已证实,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给这部分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第三,强化巩固和维持治疗,高危患者在巩固治疗阶段建议巩固治疗2-4个疗程,特别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没有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建议巩固治疗2-4个疗程。现在认为采用单药维持治疗即可,时间为2年或更长,但高危患者强调二药或者三药的联合维持治疗,一般建议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的双药或者更多药物的联合维持治疗,争取达到MRD阴性,以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带来的不良预后,因此高危患者应该采用更强更长时间的治疗以达到更深缓解,从而争取更长的PFS和OS。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策略

孙春艳教授:刚才谈到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应该采用多药联合治疗,但多药联合治疗在带来更深缓解和更长生存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毒副作用以及更大的经济负担,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建议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分层治疗,其次在分层治疗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缓解深度来选择维持治疗方案。对于通过前期诱导、巩固治疗已经达到MRD阴性的高危患者,后续可以根据MRD情况来指导治疗,持续MRD阴性患者的后续治疗强度可以减弱甚至停止,如果前期规范化治疗后仍然持续MRD阳性的患者,应该采取多药联合的维持治疗方式。根据缓解深度,也就是MRD状态指导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维持治疗的时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MRD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如何选择MRD检测方法仍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Daisy

评论
2021年10月19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一般建议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的双药或者更多药物的联合维持治疗
2021年10月19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