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你是最糟糕的病人么?

2021年05月11日
来源:肺癌专家王启鸣


# Space Day of China #

对医生们来说,有一类病人是最不愿意碰到的;对病人们来说,大概也有某类的医生是最糟糕的。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谁是最愚昧的人》,很有点剑走偏锋的意味。

谁是这个世界上最愚昧的人?

我们一般认为,知识越少越愚昧,一个人的愚昧程度和他掌握知识的量恰好成反比。可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他说:“不对,一知半解的人最愚昧。”为了解释这个观点,他举了一个我们医疗上的例子。

 患麻疹的孩子


有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叫麻疹,它的传染性极高,传染能力是非典的4倍。儿童极易受到感染,感染之后,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其中有一种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孩子一旦得上,无药可救。

这个病很严重,却并非没有办法。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发明了麻疹疫苗,只要给孩子打上疫苗,就可以避免这个风险。我们中国是从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的。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这个疫苗是必须打的,国家免费提供,不打孩子上不了幼儿园。

可是,在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如何提高孩子的接种率却成了大难题。例如美国,有很多父母就想各种办法,逃避给自己的孩子接种。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件好事,做起来又不难,为什么会逃避呢?


  麻疹在美国卷土重来

            美国2010-2019年麻疹病例


说起来原因很复杂。最开始是因为1998年,一个叫韦克菲尔德的人在《柳叶刀》刊登了一期文章,提到接种麻腮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混合疫苗)可能引发孩子患上自闭症。

这个结论吓到了很多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那谁还敢打啊?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大幅下滑。例如,受冲击最严重的英国接种率从92%跌落到不足80%,麻疹病例从1998年的56例,增加到2008年的1348例,而且这一年有2个孩子因此死亡。不仅是麻疹疫苗,其他疫苗也受到牵连,甚至引发了当代反疫苗运动的兴起。

其实文章发出来后不久,科学家就发现这个结论站不住脚。在2004年(六年后),《柳叶刀》撤下了这篇论文,韦克菲尔德本人也出来跟大家道歉、承认错误,他本人甚至还被英国吊销了行医资格。随后科学界、政府不断发表声明,告诉公众疫苗是安全的,对孩子好,一定要打。

按理说,关于疫苗有危害的言论到此为止了,疫苗的接种率该提升上去了。可是前面所说的奇怪现象出现了,尤其是在两个方面形成强烈对比:

  1. 全世界著名的穷国,卢旺达、斯里兰卡这些地方,几乎每个人都打了麻疹疫苗。而在美国、法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疫苗的接种率反而更低。因为穷国强制性接种,人们没得选;发达国家更自由,人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

美国著名演员金·凯瑞与亲朋在参加反疫苗运动


2.发达国家里,小镇或农村的穷人、没有受过教育的家长,普遍让自己的孩子接种了疫苗,因为他们没得选;受过教育的父母,恰恰容易对疫苗持怀疑态度,甚至参加反疫苗运动来抵制,其中不乏名人。据说,特朗普在当上总统之前,也多次公开反对疫苗。因为这些受过更多教育的家长,不是医生,教育水平不见得多高明,但刚好足够让他们有底气去挑战医学共识。

            特朗普在推特上反对疫苗


不仅是麻疹疫苗,在全球范围内,1/5的儿童由于家长不愿意,而无法获得常规的免疫接种,每年有150万儿童因为这种极其荒谬的原因死亡。对此,作者解释,越是在现代自由社会,服从,特别是服从专业知识共同体,越是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你懂一部分,他懂一部分,大家通过市场交换和彼此服务来共享知识。这就需要一个默契,每个人都得服从专业权威。进医院就听医生的建议,上飞机就相信飞行员和航空公司,在超市就得相信这些商品都是合格的,有人把过关。如果不服从这些专业权威,在现代社会事实上就没法生存。

我觉得“服从”这个词不好听,我想到了过去有个很火的词叫“信任力”。所谓信任力,就是你能够在各种纷乱的场合,迅速找到那个值得信任的人。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每个人都能发声,大家都显得像是权威或专家。但公众的信任力是越来越受挑战了。

就以韦克菲尔德发表的论文为例,他质疑疫苗会引发自闭症。虽然后来证明不靠谱被删除。但是这篇论文已经融入了网络,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再也收不回去了。当自己的孩子需要打疫苗了,很多人就隐约想起有过有这么一篇专业论文,说疫苗不好,再去网上搜搜,还真有很多相关的报道甚至书籍,都说疫苗不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自然就不让自己家的孩子打疫苗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谁是最“愚昧”的人?“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一知半解、有一点知识,足够感染到这些互联网知识病毒,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可以消毒的人。”这是当下时代造就的一个挺无解的局面,时代导致我们在绝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一知半解的人。


在古代,一个人精通多个领域好像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甚至我们敬称一些人是个“全才”,国外有苏格拉底、达芬奇、莱布尼茨、富兰克林等,中国有墨翟、张衡、沈括等先贤,直到近现代还有辜鸿铭、南怀瑾、顾毓秀、赵元任、钱伟长等大师在多个领域有建树。再往现代就很难找到了,更多是深研某一领域的专家之流。不是大家不想当全才,奈何本专业的知识积累已经浩如烟海,稍有松懈就不进则退,很难有精力去攻克其他领域了。


如果每个人都精通于自己的专业,那我们很容易遇到专业领域外的问题,那时候就一下子成了外行。应该怎么办呢?在过去,我们也许可以像下面这张图一样,看更多的书,努力学习吸收,最后穿过层层障碍,不畏浮云遮望眼。而现在社会,选择信任该领域的专家是个更好的选择。里面有两层含义:相信他,并照做。


如果问我们医生,最喜欢什么样的病人?我们会一致认为是能够信任我们的病人。这种人能坦诚告诉我们病史,严格遵守医嘱,让吃药就吃药,让锻炼就锻炼,和他们的合作体验简直享受。给他们治病,我们就格外有信心。如果他们还能够每次精准描述自己的感受,甚至针对我们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那简直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可爱。


相反,我们最不愿意遇到什么样的病人呢?就是那些一眼看上去好像很聪明,对自己的病往往能说个一二三来,但看医生带着审视的眼光,医生说什么,他们都给出一个怀疑的神色,然后通过在网上搜索到的知识来有理有据地抬杠。抬杠的结论往往是我们想害他,我们不想让他好,目的只是想掏光他们的钱包。这大概也是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病人了。也许他不仅做病人是最糟糕的,在其他场合也是最糟糕的,身体是自己的,如果连给自己治病的医生都不信任,我不知道他会真正信任什么人。


同样,我们医生也必须反思,为什么一个患者会不信任我们呢?我们表现出足够的专业度了么?我们的言谈举止给了患者正面反馈了么?患者固然难以对面相稚嫩青涩的医生交托信心,同样不敢对举止轻浮的医生托付性命。我觉得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技医德自然是最重要的,提升让患者信任自己的能力,做一名让患者放心的医生同样重要。


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亚楠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亚楠

评论
2021年05月13日
吴耀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
学习经历经验
2021年05月11日
杜俊华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对医生们来说,有一类病人是最不愿意碰到的;对病人们来说,大概也有某类的医生是最糟糕的。
2021年05月11日
麻青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信任我们的病人。这种人能坦诚告诉我们病史,严格遵守医嘱,让吃药就吃药,让锻炼就锻炼,和他们的合作体验简直享受。给他们治病,我们就格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