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跃然新生·大咖共话】侯明教授、宋永平教授、赵维莅教授:血液肿瘤领域高速发展,泊马度胺上市助力中国骨髓瘤治疗新征程!

2020年12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多发于老年人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可治愈,临床中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并且经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治疗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治疗选择有限,影响预后。泊马度胺是更强效的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在RRMM患者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由正大天晴研制的泊马度胺胶囊于11月10日正式获批上市,成为早于原研在中国上市的首个泊马度胺。【肿瘤资讯】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宋永平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就近年血液肿瘤尤其MM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及泊马度胺治疗RRMM的疗效和安全性、上市意义及应用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专访。

屏幕快照 2020-12-10 下午4.51.47.png                
侯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血液科主任 

山东省血液免疫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东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山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从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山东省二等奖三项。 

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14篇全文发表于血液学权威期刊《Blood》 

负责起草制定了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共四版)

               
宋永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河南省肿瘤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优秀医师奖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河南省医学会副会长及血液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

屏幕快照 2020-12-10 下午2.58.59.png                
赵维莅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常务副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领军人才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血液肿瘤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

宋永平教授:MM是血液肿瘤领域近年来的热点领域之一。MM多发于老年患者,国外数据显示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以上,中国患者发病年龄稍小于国外患者。但总体上MM仍是中老年疾病,发病年龄大,发病率有所上升。尽管化疗、靶向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提高了MM的整体治疗疗效,但MM目前仍不可治愈。

近些年,MM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为CAR-T治疗。CAR-T治疗属于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范畴,明显改善了MM尤其复发/难治患者的预后。目前MM仍不能治愈,即使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且持续3~4年,但多数仍会复发。CAR-T治疗可使RRMM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甚至达到分子学缓解即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同时,MM领域新药频出,也极大改善了MM患者的生存。

赵维莅教授: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血液肿瘤靶向治疗走在前列,是肿瘤靶向治疗的代表。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恶性程度高,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靶向PML-RARα融合基因取得了成功,来自我们团队的关于AML-M3最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提示目前高危组AML-M3患者已获治愈,已成为联合靶向治疗肿瘤成功的代表性事件。

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从利妥昔单抗到BTK抑制剂、来那度胺及泊马度胺、BCL2抑制剂、双抗及PI3K抑制剂,多种靶向药物相继问世,并且都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拥有好药的同时,如何运用科学理念指导患者用药很是关键,如何应用最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疾病也是目前血液病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

侯明教授:近年来,我国在很多恶性血液病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比如,在AML-M3的诊治方面,目前低危组患者可全程口服药物获得治愈。在CML领域,一代、二代TKI仿制药(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相继上市,成为CML实现长期治疗和作为慢病管理的革命性进展。在淋巴瘤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疗效显著。MM治疗领域,我国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比如国产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相继问世,CAR-T治疗亦为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第三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的疗效和安全性

侯明教授:基于现有的注册临床试验数据,泊马度胺疗效肯定,且优于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安全性方面,现有数据也显示泊马度胺亦优于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在MM和淋巴瘤治疗中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主要探索了含泊马度胺方案作为二线及以后治疗在复发/难治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未来含泊马度胺方案或可提前至一线治疗。

另外,泊马度胺另一个突出特点为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一代和二代免疫调节剂,并且伴有肾功能损害的MM患者使用泊马度胺肾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基于目前研究,泊马度胺安全性或可优于一代和二代免疫调节剂,应用前景广阔。

国产第三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上市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宋永平教授:MM的特点为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不可治愈,其治疗进展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问世。第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显著提高了MM治疗疗效,免疫调节剂包括第一代沙利度胺和第二代来那度胺在MM治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新一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又进一步提高了MM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并且延长了缓解持续时间。然而,新药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具有神经毒性,不容忽视。

沙利度胺疗效弱于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与来那度胺对骨髓瘤细胞均具有双重作用,除可促进凋亡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调动免疫功能,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和生长。但现有数据显示,泊马度胺的疗效强于来那度胺,并且副作用明显减轻。

除疗效提升和安全性得以保证之外,民族药企研发的药物能早于原研药物上市,这是意义非凡的,体现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水平已达国际水平、世界水平。国产药品在保证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价格更低,因此更具优势。国产泊马度胺未上市之前,很多患者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外来的泊马度胺,而国产泊马度胺在疗效和安全性提高的同时,价格更低,其上市对MM患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福音。目前,泊马度胺的主要适应证为RRMM患者,随着研究数据和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期待未来泊马度胺的治疗线数或可前提。 

赵维莅教授:MM是血液系统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和白血病。目前MM的治疗从化疗逐渐过渡至“chemo-free”的靶向治疗,三类重要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单克隆抗体。蛋白酶体抑制剂是MM领域第一个靶向药物,目前已有多种;免疫调节剂是MM领域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药物,最早为沙利度胺,随后来那度胺成为MM一线治疗药物,相信新一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也会成为MM治疗中非常重要的药物。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中国新药可及性明显提高,国产泊马度胺可作为中国MM患者新的治疗选择,临床医生和患者对其上市欢心鼓舞。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自主研发的药物服务于更多中国患者。

侯明教授:近十年,MM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CAR-T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均使MM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泊马度胺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未来定会成为MM治疗基石性药物。未来MM可作为慢病进行长期管理,特别需要有效、安全且口服方便的药物,而泊马度胺基本满足了上述所有条件;同时,也希望泊马度胺能尽快纳入医保,以减轻患者长期使用的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race

                   

评论
2020年12月13日
张歌
广东祈福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12月13日
龙玉明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 肿瘤科
MM是血液肿瘤领域近年来的热点领域之一!
2020年12月13日
刘向玲
靖边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给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