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推动肺癌慢病化进程,王哲海教授畅谈ALK阳性NSCLC的精准检测与治疗

2020年10月29日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理念的提升,根据患者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给予个体化精准靶向治疗,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长足的进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常重要的治疗靶点,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为ALK阳性NSCLC带来巨大的生存获益。【肿瘤资讯】近期有幸采访到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畅谈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介绍ALK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和ALK阳性NSCLC的治疗现状。

屏幕快照 2020-10-29 下午5.12.29.png                
王哲海 教授

主任医师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医疗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老年专业委员会肺癌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协会常委

中国医师内科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山东省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肿瘤药物专业组组长

山东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基因检测贯穿肺癌治疗前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哲海教授:目前晚期NSCLC已经有四大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同时临床实践中也愈加强调个体化精准治疗。精准检测、明确的分型,是个体化治疗的前提。近10余年来的研究发现,70%~80%的肺腺癌存在驱动基因,给予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让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大幅度提高,而通过基因检测确定突变靶点是肺癌靶向治疗的基本前提,基因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所有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含有腺癌成分的NSCLC患者,应在诊断时常规进行EGFR基因突变、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检测,同时建议对不吸烟的肺鳞状细胞癌,在组织样本较为充分时也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此外,除了在诊断时进行基因检测外,在整体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动态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状态的变化情况。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基因会发生变化,包括新的基因突变的出现,基因分布的变化等,通过动态检测,有利于判定药物疗效,同时有助于对耐药机制的探索。

另一方面,目前临床实践中也希望通过NGS检测更多的基因,以判断是否存在驱动基因同时合并其他基因改变的共突变情况,根据不同的驱动基因突变选择不同的药物,或者是以靶向药物为核心的不同治疗方式。整体而言,在NSCLC的治疗中,基因检测很重要,只有基因检测后才能开展靶向治疗,通过动态检测有助于对耐药情况、疗效进行评估。

ALK融合基因的检测人群和方法

王哲海教授:ALK融合阳性NSCLC是肺癌非常重要的亚型之一,ALK融合基因也被称为“钻石突变”,尽管发生率较低,但ALK阳性NSCLC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非常好,很大一部分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我国肺癌患者基数大,因此ALK阳性NSCLC的患者数其实并不少,临床实践中需要应用好相关检测手段,以便发现更多的ALK阳性NSCLC患者。

2019年12月,《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在《中华病理学杂志》正式发表,相较于2013年发布的《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专家共识(2013版)》,新版专家共识中进一步扩大和明确了需要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人群,将检测方法从原来的3种扩大到4种。新版共识指出,ALK融合的状态检测对可手术或或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均有意义,强烈推荐经病理学诊断为肺浸润性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的患者,不管其分期,均需进行ALK融合基因检测。除肺腺癌患者外,共识也推荐非腺癌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ALK检测。

既往一系列的研究证实,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接受ALK TKI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做好ALK融合基因的检测是治疗的前提。目前推荐的检测方法包括Ventana-D5F3、IHC、FISH、RT-PCR、NGS,四种技术平台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各有其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四种方法在经济花费、检测周期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最后在检测标本方面,不论应用何种检测方法,通常优先推荐使用肿瘤组织标本,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肿瘤组织标本保存时间过长(3 年以上)或前处理不规范可能影响结果。另外如果无法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可以使用细胞学标本,或者尝试使用血液或脑脊液进行检测,当前液体活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1+2”序贯治疗模式为ALK阳性NSCLC带来超过7年的长生存

王哲海教授:ALK融合阳性NSCLC的发生率在5%~7%,更常见于年轻、不吸烟的女性患者。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时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实际上我国ALK阳性NSCLC的病例数要远超其他国家。2007年日本学者首次在NSCLC中发现ALK融合基因,后续针对该靶点进行研究,2011年,克唑替尼作为全球第一个小分子ALK、ROS1多靶点口服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上市。ALK TKI的研发非常迅速,后续第二代和第三代的药物先后获批上市,使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克唑替尼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时间最长,研究数据也非常丰富,来自法国、日本、美国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证实,一线接受第一代药物克唑替尼治疗后序贯后代ALK TKI治疗,中位总生存期已经超过7年。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药物进行合理布局和应用,是ALK阳性晚期NSCLC全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期待未来能够观察到更多的长生存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克唑替尼临床获益明显,让很多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

王哲海教授:克唑替尼在国内已经上市多年,其为患者所带来的临床获益相信大家均有很多体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案例,在我个人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同样如此。既往有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双肺转移,临床分期为Ⅳ期,经过基因检测,发现合并ALK融合基因,后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肿瘤完全消失,截至目前生存时间已经超过5年,同时拥有着非常好的生活质量,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其实像上述的案例,在临床实践中是非常多的。当前肺癌的治疗发展迅速,对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有很大机会能够活过8年,甚至10年,同时保持很好的生活质量,我们期待晚期NSCLC能够转化为慢性病,尽可能提高潜在的治愈率。

从四大方面着手,以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王哲海教授: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已经取得很好的生存获益,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为此部分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如何使此类患者的获益更大?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线治疗药物的选择,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并不是单纯某一个药物所决定的,但在某一阶段,可能是第一代药物占优势,或第二代药物占优势。从整的治疗而言,用药的策略选择,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是临床需要重点关注的,就目前而言,一线使用克唑替尼序贯后代ALK TKI的治疗模式所拥有的长期生存数据是最为充分的。

第二方面,药物耐药是所有分子靶向药物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临床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临床症状恶化、影像学进展两方面判断是否发生耐药,影像学进展是判断耐药的黄金标准,是被普遍认可的。虽然某些分子标志转阳或拷贝数增加可做为提示,但主要还是依靠临床特征进行判断。一线克唑替尼耐药后,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便可以接受第二代或第三代ALK TKI治疗,而当第二代药物一线治疗失败后,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其实较为缺乏相关的耐药数据,后续治疗更多的以化疗为主,因此对耐药机制的分析,开发相关的药物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未来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更加有效的后续治疗药物。

第三方面,出现耐药后应该考虑尽早及时换药,这对于肿瘤的控制、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好的分子靶向药物应该在疾病初期就积极应用,而不是等到多线复发后才考虑使用。随着疾病进展,肿瘤细胞的遗传学背景会有较大的变异,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会受到干扰。

最后,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治疗方式作用机制不同,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合理科学地综合应用各类治疗手段将会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这也是未来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