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来啰】郭其森教授:安罗替尼蓄势待发,将进一步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2020年06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体现在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领域。安罗替尼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经在国内获批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山东省肿瘤医院郭其森教授,盘点近年来小细胞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郭其森  .png                
郭其森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主任、研究员

山东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山东分联盟主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多学科诊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理事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前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治分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名医联盟委员

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突破

郭其森教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进行划分,小细胞肺癌约占15%~20%。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非常容易转移的生物学特点,在治疗上,尽管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敏感,但很快便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在二线治疗中,治疗疗效不佳,同时可选择的治疗药物有限。整体而言,在将近40年的时间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非常缓慢。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最大进展在于免疫治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应用。基于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迎来巨大变革,小细胞肺癌也进入到免疫治疗时代。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上,安罗替尼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众所周知,既往包括贝伐珠单抗、恩度等在内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均未能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主持的ALTER 1202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于安慰剂,安罗替尼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主要研究终点上,将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了3.4个月(中位PFS:4.1个月 VS 0.7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HR=0.19,P<0.0001,图1)。此外,安罗替尼还带来了显著的总生存(OS)的获益,中位OS达到7.3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4.9个月,安罗替尼降低47%的死亡风险(HR=0.53,P=0.0029,图2)。1.png

图1 ALTER1202研究PFS结果

2.png

图2 ALTER1202研究OS结果

基于ALTER1202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安罗替尼已经成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并得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等的权威推荐。

在近期召开的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线上年会上,有两项安罗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公布。首先是由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石建华教授报告的来自ALTER1202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观察安罗替尼对二线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的67例和安慰剂组的34例患者在二线治疗3个月内出现复发,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为3.98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0.72个月(HR=0.14,95%CI:0.08~0.26,P<0.0001,图3)。安罗替尼同时显著延长了患者的OS,两组中位OS分别为7.29个月和4.37个月(HR=0.42,95%CI:0.23~0.74,P=0.0059,图4)。此外,安罗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73.13% vs 11.76%,P<0.0001)。该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安罗替尼的疗效,尤其是在难治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3.png

图3 安罗替尼显著延长二线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SCLC患者的PFS

4.png

图4 安罗替尼显著延长二线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SCLC患者的OS

另一项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杨华平教授发起的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接受4-6个周期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顺铂/卡铂治疗后,后续继续接受安罗替尼作为维持治疗。研究的共同主要终点为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27例患者中,治疗的中位PFS达到9.61个月(图5),ORR高达77.78%,DCR为96.30%(表1),这是非常令人惊喜的结果。众所周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接受一线化疗的中位OS在10个月左右,而上述研究中,患者的中位PFS已经基本达到既往化疗所获得的OS结果,治疗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总体而言,安罗替尼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并且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安罗替尼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

5.png

图5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Ⅱ期临床研究PFS数据

表1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Ⅱ期临床研究ORR数据

表1.png

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郭其森教授: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是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上文所述,安罗替尼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PFS和OS。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非常好的获益。因此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我个人认为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十分重要。在小细胞肺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后,需要进一步探索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总体而言,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是目前小细胞肺癌的三个重要治疗手段。

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郭其森教授: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应该具有很好的前景,安罗替尼目前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后续有望更进一步,甚至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中得到应用。目前从临床中观察到,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用于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疗效,但目前此方面仍然缺乏非常全面的研究数据,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另一方面,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上,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结果已经确立了免疫联合化疗的一线标准治疗地位,同时小样本的研究显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以增加治疗疗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IMpower150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PFS和OS。未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同时联用,能否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同样值得探索。

此外,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同样值得进一步探索,一线治疗后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维持治疗疗效如何,还有待于研究。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在同步放化疗治疗后,采用安罗替尼维持治疗效果如何,也是值得探索的领域之一。总体而言,安罗替尼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还有很多未知和值得探索的领域。

责任编辑:Zack  
排版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