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GOG 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2020年06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迎着六月的骄阳,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一年一度的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如约而至,这也是中国胃肠肿瘤协作组(CGOG)成立10周年的学术年会。“创新、合作、引领”,走过十年时光的CGOG,愈发成为国内消化道肿瘤领域不可或缺的盛会之一。6月6日,大会主会场隆重召开,共吸引超4万人次观看。

主席致辞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作开幕致辞,为CGOG近十年来对于提升我国胃肠肿瘤诊疗水平的拼搏历程、不懈探索点赞。

大会主持:

CGOG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主持。

上半场:免疫精准治疗大咖谈

主持人:徐建明教授、刘云鹏教授、巴一教授

首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董晨院士从免疫学家视角讲解“肿瘤免疫治疗的瓶颈与方向”,回顾了现有的PD-1单抗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包括不良反应及低应答的困境,提出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B7-H3、免疫调节分子B7S1 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负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分子图谱可能有助于指导精确和个性化的免疫治疗,为未来免疫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个讲题是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从肿瘤学家视角讲解胃肠肿瘤免疫治疗的瓶颈与方向,对PD-1抗体治疗优势人群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需要综合考量包括肿瘤细胞PD-L1表达、肿瘤细胞EBV+、MSI-H、 TMB、肿瘤生长速率(TGR)因素,并介绍了目前临床中的不同决策,包括单独使用PD-1抗体、PD-1抗体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联合放化疗的临床试验情况、疗效评价及毒副作用管理。同时重点阐述了包括肿瘤治疗性疫苗在内的多个PD-1抗体之外的免疫治疗未来探索及应用方向与实例。

第三个讲题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带来“基于大数据的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从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肿瘤大数据库与人工智能平台的应用研究及总结展望三个部分展开。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归类到Right Living、Right Care、Right Provider、Right Value、Right Innovation五大类别。目前,医疗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技术瓶颈,医学专业的深度参与是大数据平台的成功之本。肿瘤大数据是重要的医疗资源,是国家的发展战略资源,但现阶段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将为肿瘤的诊疗发展打开全新的大门,势必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肿瘤大数据库结合生物标本库、组学大数据库等对大数据库的持续升级,可以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开展肿瘤基础、转化研究。徐教授通过课题组多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实例,展现了不论是大数据助力组学的分子分型探索,寻找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标志物,甚至是由算法和大数据驱动的新一代临床试验,都已成为现实。

在讨论环节,来自清华大学的郭晓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霆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展开激烈的讨论。

下半场:胃肠肿瘤践与行

主持:潘宏铭教授、张艳桥教授

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李进教授介绍了全球晚期胃癌临床研究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胃癌相关靶点如CLDN18.2、FAK 抑制剂、PI3K/mTOR 抑制剂、FGFR2 抑制剂目前正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从联合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中探索经验,对未来验证新疗法、优化实验设有很大期待。

CGOG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在主论坛上就目前我国胃肠肿瘤药物研发的现状与挑战做出了总结。胃癌方面:我国胃癌早期临床研究在研靶点与国际相似,以HER2、PD1、CMET/HGF、FGFR、VEGF、claudin18.2等为主。遗憾的是,众多胃癌药物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这提示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地域、人种、瘤肿异质性等方面问题,同时,也要意识到单抗vs.TKI、疗效标志物的选择等也有待考量。胃癌精准未来研究的方向应主要放在针对HER2的持续探索上,由于胃癌的异质性强,治疗靶点比较分散,国人还应更多关注其他少见靶点的研究。对于食管癌这种在中国高发的肿瘤,国内的研究者应该坚守住分开研究,明确区分腺癌和鳞癌研究的原则。晚期食管鳞癌的二线治疗中,有多个Ⅲ期免疫治疗提示,中国人群获益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食管癌的联合治疗是大势所趋,但其安全性不容忽视。肠癌方面,目前,国内整体的大肠癌治疗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近年虽在HER2+和BRAF突变的人群中看到了一些获益的趋势,但在KRAS人群的研究方面却没有有意义的探索。沈教授同时对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新技术及治疗方面在我国消化道肿瘤领域开展的治疗与研究进行回顾及展望。

最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杨志敏部长对抗肿瘤药临床研究的CDE政策变革方面进行了讲解,政策变革包含:管理法规的更新、IND程序变革、突破性认定及附条件批准工作程序、沟通交流制度优化。目前全球在抗肿瘤创新药的突破点不断增加,政策法规、流程优化多维度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申请人、研究者与技术审评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杨部长的讲解让众多临床医生对CDE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环节,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展开激烈的讨论。

2.png01723f6c32de94c00a0148aa629e3ff.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相关阅读
评论
2020年06月10日
冯云鹏
其他 | 销售部
学习
2020年06月09日
牛红卫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
2020年06月09日
唐巾淋
其他 | 销售部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