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19ASH回顾】刘卓刚教授:来那度胺用于新诊断MM患者移植和巩固治疗后的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

2019年12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多研究已证实了维持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来那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用于维持治疗时可显著改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并且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维持治疗的标准方案(Ⅰ类证据)。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亦开展了维持治疗相关研究,但目前仍缺少比较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的头对头对照研究。在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期间,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Ravi Vij口头汇报了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ASCT且经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巩固治疗后头对头比较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NCT02253316)。本文对此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刘卓刚教授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61ef81ce33bf3b546d9acdad7fdc385.jpg

1.png

研究方法

年龄18~70岁、一线治疗后进行ASCT的NDMM患者,在ASCT后约4个月时,接受4周期IRd(伊沙佐米4mg d1,8,15,来那度胺15mg d1-21,地塞米松40mg d1,8,15,每28天为1个治疗周期)巩固治疗。IRd巩固治疗的相关数据已在2018年ASH上公布(摘要号:109920)。

末次巩固治疗1个月后,患者随机(1:1)分配至单药伊沙佐米(4mg d1,8,15,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维持治疗组或来那度胺(第1~3月时10mg每天,第4个月及以后15mg每天)维持治疗组。根据巩固治疗后微小残留病变(MRD)状态进行组间调整。共有来自美国10个中心的237例患者进入该临床试验。

由于研究目的不在于比较两组间的PFS,因此仅提供非劣效评价证据。非劣效评价设置来那度胺组与伊沙佐米组相比HR≥1.3即按计划终止该研究。次要研究终点包括12周期后的MRD阴性率及毒副反应。

研究结果

至摘要提交为止,215例患者完成了IRd巩固治疗,191例患者进入维持治疗阶段。9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伊沙佐米组,94例患者分配至来那度胺组,7例患者由于巩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未进行随机分组,未纳入研究分析中。两组的基线特征相当(见下表)。

表1(图片源于ASH官网)

1.png

疾病进展情况

随机分组后中位随访11.2个月(ASCT后19.7个月),伊沙佐米组中30%的患者由于疾病进展终止治疗。随机分组后中位随访12.3个月(ASCT后20.2个月),来那度胺组中18%的患者由于疾病进展终止治疗。

血液学不良反应情况

伊沙佐米组11%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23%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来那度胺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5%和35%。两组间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相关反应及感染。伊沙佐米组中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来那度胺组为34%。两组中均未发生3级或3级以上外周神经病变。

因不良反应治疗终止情况

伊沙佐米组中11%的患者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9%的患者剂量减低至3mg;来那度胺组中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比例为15%,12%的患者剂量减低至5mg。接受4周期及以上来那度胺治疗的患者中,仅45%可耐受15mg的剂量。

专家研究解读

               
刘卓刚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辽宁名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治疗分会副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研究与治疗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学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抗白血病联盟副主委;
CSCO淋巴瘤联盟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交流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血液学会前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及《白血病淋巴瘤》等多家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

该研究显示,中位随访11.2个月(自体移植19.7个月)时,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组30%的患者因疾病进展而终止治疗;而来那度胺组中位随访12.3个月(自体移植后20.2个月)时,仅18%的患者因疾病进展而终止治疗。由此可见,基于当前随访结果,从治疗效果角度而言,来那度胺具有一定的优势。期待该研究后续进一步公布PFS结果。

虽然伊沙佐米组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来那度胺组,但考虑到入组人数较少,两种药物作为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优劣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比较。结合疾病进展的数据综合来看,来那度胺组因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及停药的几率与伊沙佐米组差异不大(15% vs. 11%),但因疾病进展而终止治疗的患者比例要显著低于伊沙佐米组(18% vs. 30%),这进一步巩固了来那度胺在疗效方面的优势。

另外,来那度胺组和伊沙佐米的耐受性均良好。

参考文献

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30644.html

评论
2019年12月21日
钱跃军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
2019年12月20日
李海志
常州市中医院 | 乳腺外科
学习了
2019年12月20日
徐赓
大同美中嘉和肿瘤医院 | 肿瘤科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