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大咖来啰】李荣清教授:靶向、免疫治疗,助力肺癌放射治疗迈向新阶段

2018年12月0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放射治疗,作为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近年来通过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焕发了新的生机。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荣清教授,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及实践经验,为我们盘点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抗血管治疗在肺癌的应用进展。

               
李荣清
教授

放射肿瘤学博士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放疗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

放射外科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

胃肠肿瘤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

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放射治疗

专家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西部放射治疗协作组

常务理事

放疗联合免疫,肺癌治疗新曙光

李荣清教授:近20年来,得益于影像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放疗设备日新月异,肺癌精准放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手术无疑是早期肺癌根治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接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放疗已成为替代的治疗选择,依据最近的数据,放疗不仅在疗效上与手术接近,而且在安全性上,比手术更具优势。同步放化疗目前是局部晚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疗效不能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

近年来,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成为目前最为火热的话题。放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使其双链断裂,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凋亡的肿瘤细胞会在局部释放一系列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这类物质能够激活并募集T细胞到肿瘤周边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肿瘤能够通过表达PD-L1等负调节因子,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而生。从理论上讲,将放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够取得1+1>2的效果。目前,在晚期肺癌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者联合化疗(一线二线治疗),已经写入NCCN指南。在局部晚期肺癌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ACIFIC研究。该研究入组了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的NSCLC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接受Durvalumab或安慰剂的维持治疗。该研究的PFS数据于去年发布,今年做了更新。试验组与对照组的PFS分别是17.2m vs. 5.6m,差异非常显著,今年的WCLC公布了OS数据,对照组的OS为28.7m,试验组的中位OS未达到,两者的差异也非常显著。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放疗联合免疫的治疗模式,将成为不可手术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为晚期肺癌带来新希望

李荣清教授:靶向治疗在过去十多年间异军突起,为肺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进步。针对EGFR、ALK等靶点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是首选。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来说,目前治疗还是以化疗为基础。不过,自Folkman教授于19世纪提出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以来,经过前辈们不断探索,最终将抗血管生成治疗引入了晚期肺癌治疗。代表性的研究有欧洲的ECOG4599,它纳入的是晚期非鳞NSCLC的患者,使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最终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了OS延长。我国周彩存教授牵头的BEYOND研究,延续了E4599的治疗方案,OS达到2年以上,对比单纯化疗,OS获得了6.6个月的延长!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成为标准治疗推荐。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药物,目前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贝伐珠单抗。后续国外也开发了不少针对VEGFR的口服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在肺癌领域唯一获批是尼达尼布,在欧盟被批准联合多西他赛作为NSCLC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国内也成功研发了抗血管生成的口服TKI药物,如正大天晴公司的安罗替尼。安罗替尼成功取得了肺癌后线治疗的适应症,其ALTER0303研究证实,针对经过二线以上系统化疗的患者,安罗替尼单药对比安慰剂,能够延长患者的OS,希望安罗替尼的上市,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展望未来,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李荣清教授:放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理论上是有协同作用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提高了肿瘤局部氧含量,有利放疗增敏;另外VEGF高表达抑制T细胞功能,抑制VEGF水平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目前这一领域的临床数据非常有限。国内王绿化教授牵头的HELPER研究入组了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先接受恩度的诱导治疗,再接受EP方案的同步放化疗,中位PFS达到13.3m,中位OS达到34.7m。虽然只是一个二期的单臂研究,但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显示一定的潜力。对于晚期肺癌特别是寡转移患者,局部放疗也有延长生存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姑息减症作用。放疗与免疫治疗、抗血管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成为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口服抗血管生成TKI药物与注射剂相比,优势在于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如何将放疗与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用药顺序、剂量等问题进行优化,都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希望在肺癌临床治疗领域,放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评论
2019年05月04日
13625170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