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推进乳腺癌治愈,为了更好地生存

2017年03月31日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纲要中,提升早期肿瘤患者长期健康生存率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工作任务。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肿瘤领域代表性疾病的乳腺癌,近年来伴随着生存率的提高及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更多患者进入到漫长的慢病期,因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或者患者自身因素变化导致的种种问题显现,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转化为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和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跨学科、全程全方位管理,而这将为推进乳腺癌患者的治愈,带来更好地生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次中国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首席专家论坛围绕“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展开。关于乳腺癌跨学科、全程全方位的管理细则,专家们分别从心脏和血脂管理、骨健康管理、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圆桌顾问会: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专家顾问会(细则研讨)

主席:徐兵河教授、张瑾教授

1)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心脏和血脂管理规划讨论——李青教授


李青-min.jpg

李教授认为,由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全程全方位管理是乳腺癌未来的优化管理模式,从“以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诊疗”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管理”的优化策略亟待探索。

其中,多种因素导致乳腺癌患者易发生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已成为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在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时应关注心血管事件的管理,尤其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管理更为重要。

她具体阐述了急病期治疗策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慢病期血脂异常的管理。在急病期,及时检测和跨学科干预相关不良反应,有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慢病期患者,应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药物治疗,同时依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调节控制并给予适当的降脂药物管理,对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血脂监测。

2)乳腺癌患者全方位骨健康管理规划讨论——张频教授

张频-min.jpg


接受AI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从而诱发骨折,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骨质疏松及AI类药物的应用易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骨折、骨及骨关节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因此,防治乳腺癌患者骨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评估患者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风险,给予适当的管理方案二者应双管齐下,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BMD作为评价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主要指标,WHO推荐骨折风险评价工具(FRAX)进行风险评价。

骨安全的管理目标包括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疗效。具体地,AI类药物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的临床管理路径,应依据患者骨折风险给予相应的管理方案。管理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补充钙和VitD、使用双磷酸盐等;应采用恰当的治疗措施减少骨痛症状,其中NSAIDs是治疗骨质疏松所致骨痛的首选用药;选择适当的AI类药物治疗:甾体类AI药物具有弱雄激素样作用,有助于增强骨生成的表达,减少骨密度降低的发生;依西美坦是唯一显著升高骨生成标志物的第三代AI类药物。

3)乳腺癌患者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管理规划讨论——王殊教授

王殊-min.jpg


依从性不佳是影响长期内分泌治疗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是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但在内分泌治疗乳腺癌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且毒副作用的出现及严重程度同时还受患者心理负面预期的影响。因此,关注乳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适当的管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目标是疾病应对中的支持和改善生活质量。从肿瘤心理学角度进行全方位管理,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通过症状、问卷及其它筛查工具识别心理问题,做到老幼有别,关注合并的躯体症状;适当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选择适当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对心理问题亦有一定影响。

4)乳腺癌患者妇科内分泌及生殖管理规划讨论——马飞教授

马飞-min.jpg


年轻乳腺癌患者日益增加,此类患者关注乳腺癌治疗生存率的同时,同样关注治疗对自身生育的影响。

TAM内分泌治疗显著影响患者生育,但极少乳腺癌患者因生育问题而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因生育原因而延迟或中断TAM治疗。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如何选择一种能平衡生存与生育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当前除TAM外的其它疗法已日益引起关注。乳腺癌保留生育能力的策略包括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卵巢组织低温保存、卵巢移植等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实施和GnRHa的应用。需要探索更多途径,以减轻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伤;而化疗期间添加GnRHa以进行生殖保护尚需更多证据。

TAM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方案。5年TAM治疗显著降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但TAM同时增加患者发生子宫内膜增厚的几率,10年TAM治疗亦显著增加了患者妇科事件的发生率。因此,长期TAM治疗期间需要关注妇科不良反应,需对子宫内膜及卵巢进行监测。

关于乳腺癌依从性管理的实践经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陈嘉健博士与专家们分享了乳腺癌患者用药与随访依从性管理的经验。他分析了依从性不佳的原因,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提高依从性的途径:妍康护照、全程管理、全程护士。并以图表的形式,生动具体地介绍了三种途径的操作方式,给与会者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陈嘉健-min.jpg

本次大会初步构建了中国乳腺癌全程全放位管理体系。聚焦癌症生存,跨越学科之界渊谋远略,一定会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实现共筑"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