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WCLC 2016】范云教授: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机制探索

2016年12月09日

整理:Janet

来源:肿瘤资讯



fy.jpg

范云教授: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范云医生,我今天在2016WCLC的会议现场。在这里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今年在WCLC上的一项口头报告。

我们这项研究是关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阳性病人的一项脑膜转移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背景是因为脑膜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但在EGFR突变阳性的病人中发生率比较高,大概9%左右,与野生型人群相比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EGFR-TKI治疗中,更容易发生脑膜转移。更让大家感到比较困扰的就是脑膜转移的愈后非常差,如果没有新的药物,总体生存时间非常短,一般是几个月左右。所以我们设计这个研究的初衷就是探索为什么病人会出现脑膜转移,而且愈后又那么差,可能存在一些什么机制。于是我们在2014年设计了这项研究。

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脑膜转移的发生率比较低,搜集标本存在一些难度,而且我们要搜集的标本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TKI治疗之前的原发肿瘤标本,还有一个是在脑膜转移出现后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浆标本。那么,我们所有的脑膜转移病人还是要有真实的细胞学,即在脑脊液里找到肿瘤细胞。但因为我们有些检测时的晚期病人基本都是小标本,所以有时候无法回头去找原发肿瘤标本,因而导致我们的研究进程相对而言比较缓慢。之后我们与北京协和医院通力合作,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样本量。

我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把原发肿瘤标本与脑脊液标本、血浆标本都进行二代测序,通过比较这些基因信息的来看什么样的基因异常可能与脑膜转移存在相关性。从我们所做的结果来看,第一点就是脑脊液标本的EGFR基因检测结果与原发肿瘤标本的一致性非常高。我们总共做了11个标本,其中只有1个病人的原发肿瘤标本中没有检测到EGFR敏感突变,但是其脑脊液中检测到了存在敏感突变。所以总体来说,检测的一致性非常高。那么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所有脑脊液标本中都没有检测到T790M突变,由此可见脑膜转移的耐药机制可能与其它部位的耐药机制存在一些差异。第二点就是我们发现PI3K的通路异常在脑膜转移中可能有一定作用;第三点是从脑脊液标本与原发肿瘤标本的基因比对分析来看,存在非常大的肿瘤基因异质性。这主要反映了一个肿瘤病人从原发到出现脑膜转移,可能存在肿瘤的克隆进化,有非常大的异质性。最后一点是为什么会出现脑膜转移?从基因分析结果来看,细胞组织的通路异常和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异常可能在脑膜转移中有一定作用。总体而言,我们还是找到一些可能跟脑膜转移相关的一些机制。

谢谢大家。

版权属良医汇肿瘤资讯App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资讯App


评论
2016年12月10日
岱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肿瘤科
很好的思路,收集病例标本,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