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中德肺癌论坛之专家视点(五)——周清华

2015年11月27日

11月14日,第七届中德肺癌论坛已在上海顺利落下帷幕。本次中德肺癌论坛 (CGLCF) 由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费苛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 Christian Manegold 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本届论坛旨在展示中欧之间近年来在肺癌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为中欧之间学者专家提供沟通的平台,加强国际交流,深入分享和探讨全球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增加双方友谊,为中欧之间研究者开辟更多的科研协作空间。为期两天的论坛就肺癌诊断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热点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全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

今天让我们与周清华教授一起来了解一下靶向药物如何应用于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和N2肺癌病人的治疗选择如何优化吧!


肿瘤资讯:您对于靶向药物应用与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有何看法??

周清华教授:以EGFR TKI 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对肺癌的内科治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它使EGFR突变的肺腺癌病人1年生存率提高了10%以上,以前单纯的化疗很难有2年生存,现在2年生存率整体提高,达到5%左右。对特殊人群,生存期更长,比如有基因突变的腺癌女性患者可以活3年、4年,甚至5年。

有关靶向药物是否适合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这个问题还属于探索阶段。靶向药物虽然同样存在获得性耐药的问题,而且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但因其疗效近年来也被尝试应用与一线治疗。靶向药的一线治疗研究绝大部分以安慰剂做对照,少部分与化疗做对照。大部分基因突变病人的疗效优于化疗。研究设计更应集中于在同样基因突变群体上进行化疗药物于靶向药物的比较。靶向药是否可以将其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佳选择仍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研究。就新辅助治疗,国内外目前仅有少数研究,尚属探索阶段。

肿瘤资讯:N2肺癌病人的治疗选择如何优化?

周清华教授:N2肺癌一直是我们治疗上的难题,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国外认为所有N2病人都无法接受外科治疗。八十年代,接受内科治疗的病人中位生存只有4~6个月,1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后来才逐渐发现结合外科治疗可以改善N2肺癌病人,尤其是单站转移病人的治疗效果。

截至目前,N2肺癌手术前的临床诊断主要是靠影像,有一部分是做穿刺,术后则主要靠病理。目前N2肺癌的病理分期是不完善的,同样N2分期的病人预后区别较大,不能完全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和分子生物学行为。随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N2的概念被提出,临床实践证明,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分型来优化治疗选择。这就提示我们,进一步发展基于生物标志的分子分型对肿瘤的治疗有重大价值。在没有远处转移、N2非侵袭性、原发灶可切除的病人应该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内科治疗。对侵袭性N2或多站N2,我推荐进行术前用化疗做新辅助治疗。靶向药在这方面的价值较小,现有的一些研究证明,若用靶向药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后化疗疗效会受到影响。我们在治疗选择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N2肺癌的治疗不是单个科室可以完全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本文为【良医汇-肿瘤资讯】原创,欢迎转发,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