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薇教授: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为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新选择

10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与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的联合方案(ZV)在初治伴17p缺失和/或TP53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已显示出良好疗效。然而,该方案在复发/难治性(R/R)CLL患者,特别是既往接受过靶向治疗或治疗中进展人群中的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一项Ⅱ期研究评估了ZV方案在R/R CL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ZV联合方案在R/R CLL中展现卓越疗效与可控安全性

这项多中心非随机试验将R/R CLL患者分为三个队列:A队列为未接受过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治疗的患者;B队列为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和/或BCL-2抑制剂但因非进展原因停药者;C队列为在共价BTK抑制剂治疗中进展但无BTK C481突变者。治疗方案为固定15个周期(每周期28天)的ZV联合治疗:泽布替尼160mg每日两次从第1周期第1天开始;A、B队列维奈克拉从第4周期第1天开始递增给药,C队列从第2周期第1天开始。所有患者在第15周期后停止治疗,不考虑临床反应或微小残留病(MRD)状态。

截至2024年6月20日,共入组26例患者。中位年龄68岁,65%为男性,54%存在IGHV未突变。27%患者伴有TP53异常,27%具有复杂核型。A、B、C队列既往中位治疗线数分别为1线、2线和2线,其中85%曾接受共价BTK抑制剂(主要为伊布替尼)治疗。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瘀斑(57%,均为1级)、腹泻(42%,1-2级)和血小板减少(38%,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5%(19%为3-4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败血症罕见(各4%)。中位随访8个月时,9例患者完成全部15周期治疗,17例仍在治疗中。1例TP53突变患者治疗10个月后进展,经再次ZV治疗获得缓解;其余完成治疗者均维持缓解状态。
在22例完成至少3个周期治疗的可评估患者中,最佳总缓解率达95%,完全缓解率为18%。各队列间疗效相当,A队列ORR为91%,B、C队列为100%,完全缓解率均为18%。完成治疗评估的6例患者均达部分缓解,其中1例实现骨髓MRD阴性。

研究表明,固定疗程ZV联合方案在R/R CLL患者中具有良好疗效和耐受性,包括既往接受过靶向治疗的患者。

专家点评
张薇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张薇教授:该研究证实泽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的固定疗程方案不仅在初治CLL患者中有效,在复杂分子背景、多线治疗的R/R CLL患者中同样展现出卓越疗效。95%的总体缓解率和18%的完全缓解率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疾病控制能力,且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以可控的血液学毒性为主,严重感染事件少见。

尽管目前随访时间有限、样本量较小,但该研究为ZV联合方案在R/R CLL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随着研究推进和长期随访数据积累,这一固定疗程模式有望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指导。

参考文献

Wang, Q., Ai, S., You, T., Wu, D., & Huang, H. (2024).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anubru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R-Chemo As First-Line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antle Cell Lymphoma. Blood, 144, 629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