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薇教授:泽布替尼为BTK抑制剂不耐受CLL/SLL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09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BTK抑制剂显著改善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治疗格局,但部分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无法继续使用。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在靶点选择性方面较伊布替尼和阿可替尼更具优势。II期研究BGB-3111-215(NCT04116437)评估了泽布替尼在对伊布替尼和/或阿可替尼不耐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显示,在伊布替尼不耐受患者中,仅40%的不耐受相关不良事件在换用泽布替尼后复发;阿可替尼不耐受患者中则为28%。换用泽布替尼后,71%的伊布替尼不耐受患者和63%的阿可替尼不耐受患者维持或改善了治疗获益。【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解读。

泽布替尼有效应对BTK抑制剂不耐受,实现疾病持续控制

研究BGB-3111-215为一项II期单臂研究,旨在评估泽布替尼在对伊布替尼和/或阿可替尼不耐受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本文重点分析CLL/SLL患者数据。

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 mg每日两次或320 mg每日一次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4.5个月。共71例患者入组,其中44例仅对伊布替尼不耐受,17例仅对阿可替尼不耐受,10例对两者均不耐受。

泽布替尼治疗期间,52例伊布替尼不耐受患者中54%未出现原有不耐受AE复发;27例阿可替尼不耐受患者中70%未复发。伊布替尼组和阿可替尼组中分别有60%和72%的不耐受AE未复发。复发的不耐受AE中,伊布替尼组64%为较低等级复发,阿可替尼组为44%;无患者在泽布替尼治疗期间出现更高级别AE。

最常见复发AE为疲乏(伊布替尼组)和腹泻(阿可替尼组)。所有患者中最常见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包括疲乏(32%)、COVID-19感染(28%)、腹泻和瘀伤(各24%)。3级及以上TEAE发生率为61%,严重TEAE为32%,因TEAE停药比例为11%。

在67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94%实现疾病控制:30%为疾病稳定,64%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

研究表明,对伊布替尼或阿可替尼不耐受的CLL/SLL患者换用泽布替尼治疗后,可获得良好耐受性和持续临床获益。

专家点评
张薇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张薇教授:BTK抑制剂显著改变了CLL/SLL治疗格局,但药物相关毒性限制了其长期应用。BGB-3111-215研究为解决BTK抑制剂不耐受问题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研究显示,对伊布替尼或阿可替尼不耐受患者换用泽布替尼后,多数未出现原有AE复发,且复发AE严重程度多降低,无患者出现更高级别毒性。泽布替尼在保持疾病控制率(94%)和缓解率(64%)的同时,展现出更优的安全性特征。

该结果支持泽布替尼作为BTK抑制剂不耐受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继续从BT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未来需进一步随访数据和头对头研究,以优化CLL/SLL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Wang, Q., Ai, S., You, T., Wu, D., & Huang, H. (2024).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anubru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R-Chemo As First-Line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antle Cell Lymphoma. Blood, 144, 629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