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SCO学术年会】宋玉琴教授:第四代BTK抑制剂有望为R/R MZL带来安全有效新选择

09月23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泉城济南如期启幕。作为国内肿瘤领域的顶尖学术盛宴,本届大会以“规范诊疗,创新引领”为主题,汇聚全球专家学者聚焦各类肿瘤的诊疗突破与实践优化。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就“高选择性第四代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洛布替尼(Rocbrutinib)治疗复发/难治性(R/R)边缘区淋巴瘤(MZ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系统阐述。【肿瘤资讯】特将报告内容梳理如下,以飨读者。

DSC1978.JPG

MZL治疗现状:惰性表象下的复发挑战,后线治疗需求待填补

报告伊始,宋玉琴教授首先梳理了MZL的临床治疗现状。宋教授表示,MZL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亚型,占所有B-NHL的8%~12%。MZL具有典型的“惰性”疾病特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达20~30年[1]。因此在临床管理中,对于无明确治疗指征或临床风险的MZL患者,“观察等待(Watch & Wait)”策略是当前国际指南推荐的标准管理方式[2]

然而,MZL普遍存在“终末复发”的疾病特性。部分MZL患者即使在一线治疗后可达到初步缓解,仍会在治疗后的5~10年间出现疾病复发,转化为R/R MZL[3]。这一临床困境已成为当前MZL治疗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之一。

宋玉琴教授指出,当前MZL的临床治疗体系以“分层治疗”为核心原则。在一线治疗中,对于存在明确治疗指征的MZL患者,以CD20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是其标准选择。在R/R MZL的后线治疗中,BTK抑制剂凭借其在提升肿瘤缓解深度与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的显著优势,已成为R/R MZL后线治疗的重要手段。尽管如此,R/R MZL的临床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满足。

BTK抑制剂迭代之路:从共价到非共价,“双重结合”破局耐药与毒性

针对R/R MZL的治疗痛点,宋玉琴教授进一步回顾了BTK抑制剂的迭代历程,指出各代药物的优势与局限。前两代BTK抑制剂由于其作用机制依赖于与BTK的C481位点结合,无法克服因C481位点突变导致的耐药问题[4]。第三代BTK抑制剂则采用非共价结合方式,不受C481位点突变的影响,解决了继发耐药问题;但对野生型BTK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

洛布替尼作为第四代BTK抑制剂,其核心创新点在于兼具共价与非共价结合特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靶点选择性。这使得洛布替尼既能在不同BTK突变背景下灵活结合,避免传统共价抑制剂的局限性,又显著降低了心血管毒性、出血等AE的发生率,展现出在R/R MZL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潜力(图1)。

1.jpg

图1.洛布替尼的简介

靶病灶缩小率90.9%!洛布替尼治疗R/R MZL,高ORR兼具持久应答优势

随后,宋玉琴教授详细解读了洛布替尼治疗R/R MZL的I期临床研究(LP-168-CN101)数据。该研究采用“剂量递增(Ia)+剂量扩展(Ib)”的试验设计。Ia期通过“3+3”方案,探索最大耐受剂量(MTD)与Ⅱ期推荐剂量(RP2D)。Ib期则纳入既往未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R/R MZL患者,聚焦客观缓解率(ORR)、完全缓解(C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安全性。

截至2025年2月,该研究共纳入33例可评估疗效与安全性的R/R MZL患者,基线特征具有临床代表性。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含CD20单抗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

疗效方面,在33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ORR为75.8%,CR率为24.2%,且90.9%的患者靶病灶最长径之和(SPD)较基线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图2)。即便在更复杂的患者亚组中,洛布替尼依然保持良好疗效,其中13例既往接受≥2线治疗的患者中,ORR为61.5%,CR率为30.8%。在7例难治性患者中,ORR为71.4%,CR率为28.6%。

2.jpg

图2.洛布替尼治疗R/R MZL的缓解情况

在缓解持久性方面,截至中位随访16.2个月时,中位DOR和中位PFS均未达到,12个月DOR率为86.2%(图3),12个月PFS率为71.9%,进一步印证了洛布替尼疗效的稳定性。

3.jpg

图3.洛布替尼治疗R/R MZL的DOR情况

安全性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洛布替尼在R/R MZL中的临床优势。洛布替尼在R/R MZL患者中的安全性谱与现有BTK抑制剂相似,且以1~2级AE为主。研究中,治疗相关AE(TRAE)发生率为87.9%(29/33),其中最常见的TRAE为血液学毒性,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TRAE主要为感染性肺炎和瘀点。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级别的房颤、高血压等心血管AE,且因TRAE暂停用药和减量的患者分别仅占21.2%和6.1%,无患者因TEAE导致永久停药或死亡,充分体现出洛布替尼良好的患者耐受性。

国产原研洛布替尼三大核心优势亮眼!推动MZL精准治疗迈向新程

在报告结尾,宋玉琴教授对洛布替尼治疗R/R MZL的核心优势进行总结,指出基于当前I期临床研究数据,洛布替尼在R/R MZL治疗中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其一,洛布替尼在R/R MZL中疗效显著,整体ORR达75.8%,尤其是在多线治疗、难治性亚组中仍保持较高缓解率。其二,“共价+非共价”双重结合机制,有效覆盖C481突变等耐药人群,解决了传统BTK抑制剂的核心耐药痛点,拓宽了治疗适用范围。其三,低心血管毒性、无治疗相关死亡的安全性特征,使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MZL患者也能耐受长期治疗,兼顾了疗效与生活质量

宋玉琴教授强调,洛布替尼作为国产原研第四代BTK抑制剂,其疗效与安全性较同类药物表现相当,且在药物可及性与成本控制上更贴合临床实际需求,未来有望成为R/R MZL治疗的中国方案。同时,该研究的成功也为惰性淋巴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或将进一步推动MZL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最终实现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迈向临床治愈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Cencini E, Calomino N, Franceschini M, et al. Surviv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Mantle Cell Lymphoma: A Retrospective, 15-Year, Real-Life Study. Hematol Rep. 2024 Jan 18;16(1):50-62.
[2] Lee C, Martin P. Watch and Wait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20 Oct;34(5):837-847.
[3] Wang H, Wan X, Zhang Y, et al.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arginal zone lymphoma. Front Oncol. 2024 Jan 25;14:1327309.
[4] Bennett R, Seymour JF.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lood Cancer J. 2024 Feb 21;14(1):33.


责任编辑:Grady
排版编辑:Grad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9月24日
苗雨
清河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泉城济南如期启幕
09月24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24日
马国栋
莒南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洛布替尼在R/R MZL中疗效显著,整体ORR达75.8%,尤其是在多线治疗、难治性亚组中仍保持较高缓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