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童艳丽教授:从结构到路径,2.2类新药革新乳腺癌治疗体验

11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乳腺癌治疗正从“延长生存”迈向“慢病管理”。对于以OFS治疗为基础的HR+乳腺癌患者而言,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改善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优化治疗体验,成为临床药物选择的重要衡量维度。在这一趋势下,2.2类新药作为“改良型创新药”的代表,通过剂型优化、处方工艺升级、给药方式革新,正成为“精准+持续”治疗路径中的关键变量。

本期【说文解药】特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童艳丽教授从药学视角系统梳理2.2类新药的发展逻辑与政策脉络,结合戈舍瑞林微球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实践,深入解析改良剂型背后的技术含量与临床价值。会上,来自多家医院的临床专家分别从不同场景出发,分享了改良剂型在一线使用中的体验与观察。

童艳丽
主任药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肿瘤专业临床药师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肿瘤专业带教师资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

广州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药理学会临床药师工作联盟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广州市(院)联合重点项目1项和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童艳丽教授指出,“2.2类新药并非简单‘换个剂型’,而是以满足临床未被满足需求为导向的系统性优化。”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改良型新药发展,并对其临床价值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有结构与工艺的优化,更要通过头对头研究证实其在疗效、安全性或依从性方面优于原研药。

以戈舍瑞林微球为例,其通过三大关键技术突破(新型PLGA结构、水包油包固工艺、FDA标准化生产体系),在抑制激素水平方面更平稳、持续,并显著降低突释效应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同时,制剂形式从植入剂转为肌肉注射微球,针头更细、操作便捷,显著改善了患者治疗体验,尤其对年轻女性群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随后的讨论中,来自不同临床场景的专家一致指出,改良GnRHa剂型的可操作性显著增强,尤其肌肉注射方式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护理负担,有助于提升路径执行率。同时,在医保覆盖的基础上,药物的经济性优势增强了治疗的延续性与可及性。整体而言,这类药物不仅“提升了患者接受度”,也在基层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落地性。

本场【说文解药】不仅带来了2.2类新药的政策解读与药学剖析,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药物选择工具。以戈舍瑞林微球为代表的改良型GnRHa药物,正在构建一个“更温和、更稳定、更持久”的治疗新范式,为HR+乳腺癌的长期管理注入更多信心与可能。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