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周红教授:聚焦临床真实场景,2.2类新药助力乳腺癌长期治疗“可持续升级”

08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癌作为中国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正逐步从“短程治疗”转向“长期管理”。尤其对于以卵巢功能抑制(OFS)为基础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R⁺ BC)患者而言,“体验感”和“可持续性”正成为疗效之外影响治疗全程管理效果的关键变量。在这一背景下,2.2类新药作为改良型GnRHa代表,正在区域临床实践中积累越来越多的实践数据与共识反馈。

本期【说文解药】围绕改良型制剂的剂型创新、用药便利性与临床价值再认知展开了深入讨论。

周红
教授

潼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剂科支部书记,主管药师
重庆市生物信息学会基层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药学会精准用药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医师协会药学及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委员
重庆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药学会基层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在主题演讲中,周红教授指出:“长期治疗的痛点,往往不在药效,而在治疗过程是否让患者‘愿意坚持’。” 2.2类改良型新药的临床意义早已超越传统“仿制”的范畴,在给药方式、工艺平台及患者体验等多个维度完成了系统重构。以代表性药物戈舍瑞林微球为例,其依托微球2.0技术平台,实现了药物在注射周期内的稳定缓释、平稳血药浓度维持,有效降低了雌激素波动引发的复潮风险。对于需接受多年OF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微球制剂所带来的疗效稳定性,正是提升长期治疗坚持率的核心要素。而更细的注射针头、更便捷的给药方式,也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用药焦虑,为其“坚持用药”打下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基础。
 
在讨论环节中,三位嘉宾围绕“长期依从性”、“路径执行力”与“医保落地性”三大维度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戈舍瑞林微球以其更优的剂型设计,正在切实推动乳腺癌OFS治疗从“能用”到“好用”、从“好用”到“愿用”的跃迁,为西南区域构建起一条切实可行、全程管理的治疗新路径。从疗效延伸至体验,从创新走向共识,本期【说文解药】不仅聚焦2.2类新药在西南地区的真实世界应用,更以“本地经验 + 多方视角”的深入交流,构建起一条面向未来的治疗可持续路径。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