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医案集萃丨食管鳞癌免疫化疗后出现食管巨大移位4.2cm

08月2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 年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七位,死亡率位居第六位。对于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标准治疗策略是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本文报道一例晚期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接受2个周期化疗和免疫治疗后,食管从主动脉右侧向左侧放射状移动约4.2 cm。

病例介绍

一般资料

患者为 72 岁男性患者

辅助检查:

  •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一个环形 1/2 周溃疡肿块,距离门牙 34 至 39 cm。

  • PET/CT显示氟脱氧葡萄糖阳性原发性肿块伴肺转移(图 1)。

初步诊断: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cT2N2M1,IVB 期伴肺转移,AJCC 第八版)。

1.jpg

图1. 治疗前PET/CT图像显示食管原发性氟脱氧葡萄糖肿块,并有肺转移

诊疗经过

患者首先接受了“紫杉醇+顺铂+帕博利珠单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4 个周期,随后进行局部姑息放疗和免疫治疗。

2周期后复查CT,提示食管恶性病变从主动脉右侧向左侧放射状移位约4.2 cm(图2、3)。此外,恶性病变的横截面积也有所减小(图2)。

患者继续遵循计划的治疗方案,食管再也没有移位到治疗前分期PET/CT扫描所见的位置。

2.jpg

图2. CT图像显示,2个周期化疗和免疫治疗后食管出现明显的放射状逃逸,与治疗前(图1)相比有所差异。

3.jpg

图3.  CT图像显示治疗后食管出现显著的放射状逃逸。(A)治疗前食管位置。(B)治疗后食管位置。(C)治疗前后食管位置变化。红色虚线表示食管移动的距离。技术细节见CT图像(例如,切片厚度:5mm)。

食管靠近肺和膈肌,其运动与呼吸、心脏运动和蠕动密切相关。此外,治疗过程中食管体积缩小并有从右向左移动的趋势。研究表明,放射治疗期间食管平均径向移动约0.15~0.4cm,上下移动约0.3~0.9cm。


本例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出现了食管大面积逃逸,从主动脉右侧向左侧径向移动约4.2cm。这种剧烈的逃逸过程错综复杂,其潜在原因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解释这种机制。


该病例提醒我们,在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放射肿瘤科医生应重点关注锥形束CT(CBCT)扫描(每周1至2次),以便及时发现靶区覆盖率低的食管癌。尽管放射技术和机器发展迅速,但靶区覆盖率低和邻近正常组织的毒性仍然是放射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图像引导,例如每日 KV 成像或每日 CBCT(每周 1 ~ 2 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部分患者需要重新模拟和自适应计划。


参考文献

Liang R, Jin J, Zhang J, Liang J. Case Report: The huge esophageal displacement: a case of dramatic esophageal interfraction motion dur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Front Immunol. 2025;16:1602186. Published 2025 Jul 24. doi:10.3389/fimmu.2025.1602186IF: 5.9 Q1

责任编辑:古木
排版编辑:古木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8月27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
08月26日
赵学红
临汾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 年全球发病率位居第七位,死亡率位居第六位
08月26日
李娜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 康复科
现在食管癌治疗确实是越来越有进步了,尤其是早起发现的,手术治疗后情况就好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