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治医师
肿瘤外科专科医师,师从中国工程院 黎介寿院士。
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卫健委课题、上海市法学会课题、中华医学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基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青年助力计划”等多个不同层次的人才项目和基金。
作为一作和通讯发表SCI十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1.6分。对手术机器人和加速康复外科有所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列入国际指南及专家共识。担任国内外多家SCI及中华系列期刊杂志青年编委。
ASCO解读文献
Abstract 5509
Cadonilimab pl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 bevacizumab for persistent,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Subgroup analyses of COMPASSION-16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COMPASSION-16 亚组分析
摘要
背景
III期COMPASSION-16试验已证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在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获益。本分析评估了该方案在几个关键临床亚组中的疗效。
方法
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R/M CC患者按1:1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卡度尼利单抗(10 mg/kg)或安慰剂,每三周一次(Q3W),联合铂类化疗±贝伐珠单抗(15 mg/kg)。双重主要终点为: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PFS,以及意向治疗(ITT)人群的OS。在多个亚组中评估了治疗对PFS和OS的影响,这些亚组包括:年龄(<65或≥65岁)、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既往是否接受过同步放化疗(CCRT)、基线时是否有转移性疾病、PD-L1 CPS评分(<1、≥1或≥10)以及铂类使用种类(顺铂或卡铂)。使用非分层Cox模型估计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共有445例患者被随机分组(卡度尼利单抗组222例,安慰剂组223例)。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在所有研究的亚组中,加用卡度尼利单抗均延长了PFS和OS(见表)。
结论
COMPASSION-16的亚组分析显示,在按年龄、贝伐珠单抗使用情况、既往CCRT治疗史、转移性疾病状态、PD-L1 CPS评分和铂类使用种类定义的各个亚组中,在化疗±贝伐珠单抗基础上加用卡度尼利单抗均改善了PFS和OS,这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是R/M CC患者的一个潜在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信息:NCT04982237

解读
COMPASSION-16研究作为一项中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包含了以PD-1/CTLA-4的肿瘤免疫双特异性抗体的卡度尼利单抗,针对445例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探究卡度尼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该研究前期结果由我科吴小华主任作为PI,前期结果已刊登在《柳叶刀》主刊,具有重大意义。此次ASCO大会更新的亚组分析进一步凸显了卡度尼利单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中的全人群获益潜力。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年龄、是否接受过同步放化疗(CCRT)、是否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及使用何种化疗方案,卡度尼利单抗均能带来与全人群一致的生存获益。尤其在约40%不适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达50%(mOS 28.2个月 vs. 15.1个月),突破传统化疗治疗方案的生存局限,充分体现了其在预后较差患者中的显著生存获益优势。
2024年IGCS上已经公布的数据表明,COMPASSION-16研究是一项针对445例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探究卡度尼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主要终点为BICR评估的PFS和OS。2024年IGCS公布的初步结果令人瞩目,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显著延长患者PFS,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38%(mPFS:13.3个月 vs 8.2个月,HR=0.62)。
患者的基线特征

PFS及亚组分析
尽管mOS尚未到达,但已显现出明显获益,且近2/3患者生存超2年,24个月OS率为62.6%(vs 48.4%),死亡风险降低36%(HR:0.64,95% CI:0.48~0.86, P=0.0011)。
OS亚组分析
此外,COMPASSION-16研究结果显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方案可有效提高肿瘤缓解率,其中ITT人群ORR高达82.9%(vs 68.6%),CR患者比例达35.6%(vs 22.9%),超1/3患者达到肿瘤完全缓解,mDoR为13.2个月(vs 8.2个月),在安全性方面,≥3级irAEs发生率仅为9.7%,证实了双抗联合方案在复发或转移宫颈癌一线治疗中的优势。尤为关键的是,卡度尼利单抗治疗组获益不受PD-L1表达状态限制,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均能获益。
卡度尼利单抗与其他免疫治疗药物不同,其对PD-1和PD-L1表达阳性或阴性的患者均有效,无论是否使用过贝伐珠单抗。尽管国家批准的适应证涵盖二线治疗且PD-L1表达不设限,但我们仍需关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实际上,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未使用贝伐珠单抗或既往接受过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卡度尼利单抗可能更为有效。这些临床特征可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而无需依赖更具体的生物标志物。
而此次ASCO大会更新的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卡度尼利单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治疗中的全人群获益潜力,并细化关键亚组的疗效特征。亚组分析结果展现出与整体人群一致的生存获益。在各年龄组的患者,卡度尼利单抗均显著延长患者PFS和OS,其中≥65岁老年人群获益尤为突出(PFS HR=0.39,OS HR=0.49),mOS达26.6个月(vs 15.1个月),安全性可控。

在同步放化疗(CCRT)的亚组分析中,卡度尼利单抗均显示生存优势。对于既往未接受CCRT治疗的患者,加用卡度尼利单抗后mPFS可达12个月,mOS为27个月,而对照组mPFS仅8.5个月(HR:0.67,95%CI:0.49~0.93)及mOS 24.5个月(HR:0.76,95%CI:0.52~1.12),提示卡度尼利单抗疗效不受既往CCRT治疗影响;其中既往接受CCRT的患者获益更显著,mPFS翻倍至16.1个月(vs 7.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5%。
而针对约40%不适合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仍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达50%(mOS 28.2个月 vs 15.1个月),突破传统化疗治疗方案的生存局限。

此次ASCO更新的亚组分析进一步细化了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疗效,尤其在≥65岁、既往接受过CCRT治疗及以顺铂为基础化疗的人群中获益更为显著,为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特征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Wu X et al. Cadonilimab plus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ersistent,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COMPASSION-16):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in China. Lancet. 2024 Oct 26;404(10463):1668-1676.
【温馨提示】:如果您觉得张树医生解读的好,请在下方为他点赞并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同道!当然,您也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个人见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