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35under35】郭姗姗博士:塔戈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一线治疗方案点评

07月02日
作者:郭姗姗
医院: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第九届“35under35”报名已正式结束,数百位青年肿瘤医生将继续参与后续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展示青年医生的风采!第一轮为ASCO摘要解读,候选人在2024和2025 ASCO口头报告专题中自由选择一份进行点评,现进行集中展示,供各位品评!如您喜欢,请不吝点赞或分享,让更多的医生同道看到!同时,您也可以在下方发表您的见解哦!
郭姗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鼻咽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鼻咽癌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
CRTOG放射免疫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委会委员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鼻咽癌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研究
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JAMA Oncol, Lancet Oncol, JCO, EJC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州市科技1项、中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
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临床医学专业优秀中青年教师奖教金获得者
“人民好医生 金山茶花计划”临床科研创新中青年专家库(鼻咽癌领域)特约专家

ASCO 解读文献

Tagitanlima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M NPC):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study

塔戈利单抗对比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一线治疗方案:一项随机、双盲、 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背景:对于R/M NPC患者,探索更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生存

鼻咽癌在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区域高发,尤其是广东省,又称为“广东瘤”,其发病与 EB 病毒感染密切相关[1]。据统计,据估计,全球每年新增约 133,354 例鼻咽癌病例,死亡 80,008 例,其中以我国的疾病负担最重,我国鼻咽癌的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47%[2]。放化疗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3]。然而,鼻咽癌患者经放化疗后,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项难题,其发生率为20%-30%[1]。既往复发转移鼻咽癌(R/M NPC)接受标准一线含铂方案联合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较短时间内即会出现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0-15个月[4]。因此,对于R/M NPC患者,探索更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生存,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治疗难题。

由于鼻咽癌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肿瘤微环境,PD-L1表达上调, PD-L1阳性率高达90%以上,这使得免疫疗法成为鼻咽癌的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5]。近年来,基于PD-1/PD-L1阻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突破性进展。多项III期临床试验[6-8]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安全性可控。因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吉西他滨+顺铂)联合 PD-1 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是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在R/M NPC步入免疫治疗时代的同时,如何制定更高疗效和更佳安全性的免疫治疗策略,为更多R/M NPC患者带来获益,成为临床上关注和探索的热点。

塔戈利单抗:自主研发的创新靶向 PD-L1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应运而生

塔戈利单抗(Tagitanlima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对药物Fc段进行优化,消除了ADCC和CDC效应,具有稳定性高、免疫逃逸低等药物优势。既往II期临床研究显示,接受≥2线且肿瘤负荷较高的R/M NPC患者,塔戈利单抗单药治疗的ORR仍可达26.5%,中位PFS和OS分别为2.8个月和16.2个月[9]。然而,对于复发转移鼻咽癌(R/M NPC)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联合PD-L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价值。

研究方案:随机双盲 III 期研究设计

在 2025 年 ASCO 年会上公布的 KL167-III-08 随机双盲 III 期研究中,聚焦塔戈利单抗联合GP方案,针对R/M NP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展开评估。研究共纳入295例既往未经治疗的R/M NPC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入组接受4-6个周期塔戈利单抗/安慰剂+吉西他滨+顺铂(n=197/98)后使用塔戈利单抗/安慰剂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完成塔戈利单抗24个月治疗。安慰剂组患者在独立评审委员会(IRC)确认疾病进展后,可以交叉接受塔戈利单抗单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IRC采用RECIST1.1评价的PFS。

研究结果:疗效突破--从 “延长生存” 到 “改变格局”

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IRC采用RECIST1.1评价PFS。研究数据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塔戈利单抗联合GP方案组具有更长的PFS(NR vs 7.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3%(HR 0.47, 95%CI:0.33-0.66,单侧P<0.001);而且在不同亚组中,塔戈利单抗联合GP方案组均有一致获益。在肿瘤缓解方面,与单独化疗组相比,塔戈利单抗联合GP方案组具有更高的ORR(81.7% vs 74.5%);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延长近1倍(11.7 vs 5.8个月;HR 0.48, 95%CI:0.32-0.70)。OS数据尚未成熟,但塔戈利单抗联合GP方案组已显示出生存改善趋势,目前死亡风险降低38%(HR 0.62, 95%CI:0.32-1.22)。这表明塔戈利单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存率。同时,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可控,未出现新的不安全事件,为临床推广筑牢基础。该成果为R/M NPC一线治疗提供了更优选择,有望改变临床实践。作为国产PD-L1抑制剂,塔戈利单抗在大型III期研究中展现的卓越疗效,彰显我国肿瘤免疫治疗科研实力,也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临床应用价值:PD-L1 抑制剂成为新标杆

2025年1月20日,塔戈利单抗(KL-A167)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R/M NP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此前, NMPA已批准塔戈利单抗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R/M NPC患者。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基于KL167-Ⅲ-08(NCT05294172)的研究结果,R/M NPC一线治疗领域PD-L1抑制剂的新篇章将正式开启。

展望:精准筛选患者、联合用药增效生存、免疫治疗关口前移

依据 PD - L1 表达水平、EBV - DNA、TIL、TMB等生物标志物在 PD - L1 抗体治疗鼻咽癌中的作用进行精准预测,从而精准筛选对PD - L1治疗有效的人群,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塔戈利单抗联合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药物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也值得开展研究进行探索,期待可以进一步提高R/M NPC的生存。而对于塔戈利单抗在临床的应用,随着免疫治疗关口前移的前景探索,未来其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指导老师点评


麦海强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郭姗姗医生对该研究的解读兼具深度与实用性,既紧扣核心数据,又结合机制与临床意义展开分析。亮点在于:一是精准提炼疗效突破,通过对比数据凸显 Tagitanlimab 联合方案的优效性;二是关联临床实践,点明方案对治疗格局的影响;三是结合目前临床实际,提出对未来鼻咽癌治疗的个体化治疗展望。整体逻辑清晰,专业且易懂。

【温馨提示】:如果您觉得郭姗姗医生解读的好,请在下方为她点赞并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同道!当然,您也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个人见解哦!

参考文献

1. Chen YP, Chan ATC, Le QT et al.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ancet 2019; 394: 64-80.
2.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2024; 74: 229-263.
3. Tang LL, Chen YP, Chen CB, Chen MY.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2021; 41: 1195-1227.
4. Lee AW, Ma BB, Ng WT, Chan AT. Manage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Perspective. J Clin Oncol 2015; 33: 3356-3364.
5. Huang H, Yao Y, Deng X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Review). Int J Oncol 2023; 63.
6. Mai HQ, Chen QY, Chen D et al. Toripalimab or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2021; 27: 1536-1543.
7. Yang Y, Pan J, Wang H et al.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3 trial (RATIONALE-309). Cancer Cell 2023; 41: 1061-1072.e1064.
8. Yang Y, Qu S, Li J et al. Camrelizumab versu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APTAIN-1st):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22: 1162-1174.
9. Shi Y, Qin X, Peng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KL-A167 in previously treat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31: 10061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35under35班长

评论
07月02日
毛玉英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