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深度剖析 | 58岁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潜在价值

05月1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最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尽管多种治疗手段可选,但预后依然不佳,5年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EGFR突变在肺腺癌患者中颇为常见,而随着EGFR-TKI的出现,极大地改变这类患者的治疗格局。本文通过一例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案例,深入探讨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的潜在价值。

患者为58岁女性,因间歇性咳嗽7个月和右肺下叶肿物4天入院治疗。CT显示,右肺下叶肿物约40×37×67mm,右肺中叶外侧段(约5.5mm)和左肺上叶(约4mm)有可疑转移瘤结节,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

图片1.jpg

PET-CT显示,右肺下叶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大小约 4.28×3.72cm,FDG摄取增加,SUVmax为8.84,右肺门、纵隔和锁骨上区域发现多个淋巴结,最大直径为2.21 cm,SUVmax为5.68。MRI显示,未见颅内转移。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为腺癌转移。支气管镜显示,右肺下叶癌。临床诊断为IIIC期NSCLC(T4N3M0)。基因检测显示,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遂给予第一代 EGFR-TKI埃克替尼(125mg,3次/日)治疗。治疗3周后,CT显示,病灶显著缩小,咳嗽症状缓解。11个月后,患者出现咳嗽加重、痰多及胸闷。CT显示,右肺下叶病灶增大。PET-CT显示,右肺下叶约1.8×2.2×3.2cm,SUVmax为21.7。

图片2.jpg

基因检查显示,EGFR基因19号外显子持续缺失,但20号外显子中存在获得性T790M突变,表明对第三代EGFR-TKI 敏感,遂改为阿美替尼(110mg/日)治疗。5个月后,原发病灶缩小至10×13mm。但6个月后,病灶增大至 18×16mm,推测对阿美替尼产生耐药。尽管如此,病灶从IIIC期(T4N3M0)降至IB期(T2N0M0),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术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显示 R0切除,未见淋巴结转移或肿瘤残留。术后患者接受阿美替尼(55mg/日)辅助治疗2年,随访期间未见复发或转移,病情稳定。

本病例为58岁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因咳嗽及右肺下叶肿物入院,经检查确诊为IIIC期NSCLC(T4N3M0),且存在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初始治疗使用埃克替尼治疗,病情缓解后出现耐药,进一步基因检测发现T790M突变,改用阿美替尼治疗。虽再次耐药,但病灶分期降低,成功实施手术切除,术后辅以阿美替尼治疗,病情稳定。此案例突显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 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及优化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ear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ear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5月15日
王郭虹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东方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05月15日
尚瑞国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东方女性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05月15日
郑小丽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