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SCO指南更新背后的中国创新力量,芦康沙妥珠单抗领跑肺癌ADC赛道

04月2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4月1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 CSCO指南会”在济南拉开帷幕。备受关注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正式将芦康沙妥珠单抗新增为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的推荐药物。值此历史性时刻,【肿瘤资讯】特邀上海市东方医院周斐教授畅谈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专家介绍

周斐
上海市东方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IASLC 全球多学科实践标准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青年理事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学分会  委员
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秘书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青年理事
上海市申康青年岗位能手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
CSCO“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科研达人奖”
《中国癌症杂志》《Cancer Drug Resistance》《Cancer Advances》青年编委

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临床困境与精准治疗新突破

Q1:EGFR-TKI治疗极大提升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临床上EGFR-TKI进展后患者的治疗仍面临较大的挑战。请您分享下,EGFR突变NSCLC患者耐药后治疗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周斐教授:在晚期NSCLC临床治疗领域,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以第三代EGFR-TKI药物为主。尽管这类药物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18至20个月,但距离实现临床治愈仍存在差距。为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肿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包括EGFR-TKI联合化疗、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等方案。其中,FLAURA2等研究虽显示出总生存期(OS)延长的积极趋势,但肿瘤耐药和疾病进展的问题依然难以避免。

第三代EGFR-TKI耐药机制可归纳为EGFR依赖性耐药、非EGFR依赖性耐药、组织学转化及未知机制四大类。靶内耐药指肿瘤细胞的生存仍依赖EGFR信号通路,典型表现为EGFR继发性C797S突变或EGFR基因扩增。尽管第四代EGFR-TKI药物针对C797S突变的研发持续推进,但截至目前,尚无相关产品获得监管部门批准上市。而靶外耐药机制则更为复杂,涉及MET基因扩增、其他基因融合。在这一领域,针对MET继发性扩增的治疗策略取得了一定进展,采用MET特异性抑制剂与第三代EGFR-TKI联合治疗的方案,在单臂研究中已展现出令人期待的数据。不过,此类联合疗法仍需通过Ⅲ期临床试验进行严谨的验证。其次,还有很大比例的耐药患者存在耐药机制未明,如三代EGFR-TKI一线耐药后这个比例接近60%,这类患者目前主要以含铂双药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为主。另外,约10%的患者还可能发生病理类型转化。

当前,针对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临床仍以化疗为基础,常见方案包括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案仍存在局限性,临床亟待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以突破化疗依赖的现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芦康沙妥珠单抗成功获批用于治疗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后进展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NSCLC成人患者。这一获批具有里程碑意义,使芦康沙妥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肺癌适应症的TROP2 ADC药物。该药物的上市不仅为耐药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更标志着TROP2 ADC在肺癌治疗领域正式确立标准治疗地位,有望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带来革命性变化,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SCO指南更新要点解读:TROP2 ADC引领耐药患者治疗新标准

Q2:今年指南会上,您为临床医生解读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治疗的更新要点。EGFR是晚期NSCLC中最重要的驱动基因。请您分享相关更新要点,以及针对TROP2的新型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部分的更新推荐,以及临床意义?

周斐教授:在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的NSCLC治疗领域,临床实践长期面临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预后不佳的严峻挑战。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多项研究成果为该领域带来全新突破,其中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进展尤为瞩目。OptiTROP-Lung 03关键性注册研究一度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该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针对EGFR-TKI和含铂化疗序贯或联合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通过头对头比较的方式,系统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多西他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相比,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在客观缓解率(ORR)、PFS和OS等关键指标上,均展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价值的显著改善。值得强调的是,该研究使芦康沙妥珠单抗成为首个且目前唯一能够显著延长EGFR-TKI耐药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ADC药物。
 
凭借这一突破性成果,在今年的CSCO指南修订过程中,经全体委员审议投票,芦康沙妥珠单抗正式被纳入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二级推荐,标志着其临床价值获得权威认可。展望未来,学界对芦康沙妥珠单抗后续Ⅲ期确证性研究的成果充满期待。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该药物有望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为EGFR-TKI耐药NSCLC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结构优化到联合探索:TROP2 ADC的临床潜力与未来展望

Q3:芦康沙妥珠单抗是目前首个进入CSCO肺癌指南推荐的TROP2 ADC。请您解读其结构特点或优势,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周斐教授:前面提到,OptiTROP-Lung 03研究证实,在经治EGFR突变NSCLC患者群体中,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多西他赛相比,在OS、PFS及ORR三大关键指标上均实现显著突破,展现出优异的临床疗效。这种卓越的治疗优势,得益于其独特且优化的药物结构设计。作为我国首个基于OptiDCTM平台自主研发的靶向TROP2的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由三部分构成:高亲和力、高靶向性的人源化抗TROP2单克隆抗体,经优化后稳定性更佳的CL2A连接子,以及自主研发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小分子毒素T030。其药物抗体比(DAR)高达7.4,这一设计不仅赋予芦康沙妥珠单抗三重肿瘤细胞杀伤机制,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有效平衡了疗效与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潜力远不止于后线治疗,目前正在积极开展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奥希替尼用于EGFR敏感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有望革新现有一线治疗策略。

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领域,以PD-(L)1单抗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基石方案。对于PD-L1 TPS≥1%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目前是标准治疗选择。对于PD-1阴性患者,虽然PD-1单抗联合化疗已显示一定生存获益,但相较于PD-L1阳性患者仍有显著差距,临床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前期研究初步证实,芦康沙妥珠单抗与PD-L1单抗在抗肿瘤效应上存在协同作用。基于此,两项重要临床研究正在推进:其一,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单药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 TPS≥1%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其二,针对PD-L1阴性患者群体开展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研究,旨在探索更优治疗方案。

上述研究若取得积极成果,有望重塑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更多高效低毒的治疗选择。学界对这些研究的后续进展及结果公布充满期待,相关成果或将为肺癌精准治疗领域带来重要突破。

结语

2025年CSCO指南将芦康沙妥珠单抗纳入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推荐,标志着我国肺癌精准治疗迈入新纪元。作为全球首个获批肺癌适应症的TROP2 ADC药物,其基于OptiDCTM平台研发的创新结构设计,通过高亲和力抗体、CL2A稳定连接子及全新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030的协同作用,在OptiTROP-Lung 03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生存获益,成功突破传统化疗疗效瓶颈。随着多项关键III期研究的持续推进,基于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治疗策略或将重塑晚期NSCLC治疗格局,为不同分子分型患者开辟精准治疗新路径,彰显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转型。

责任编辑:Yuno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