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LCC | 周建娅教授:FLOURISH研究进展后分析数据表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使EGFR突变NSCLC患者全程获益

04月1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已于3月26日至29日于法国巴黎盛大召开。此次学术盛宴中,FLOURISH研究进展后分析入选壁报展示,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 NSCLC 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次进展后分析结果验证了一线奥希替尼治疗的长期获益,为奥希替尼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循证医学支持。【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与广大肿瘤医生共同学习。

周建娅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浙江省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学组委员,医学伦理分会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国家药监总局新药核查专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主参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FLOURISH研究验证奥希替尼长期获益,疗效耐受性双佳

周建娅教授:FLOURISH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4月27日,EGFR突变晚期 NSCLC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至停药或死亡时间(TTD)为2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41.0个月

在进展后分析中,探索性终点包括TTD2(二次治疗持续时间)PFS2(二次无进展生存期),这两项数据作为后续疗效评估的互补指标,分别从不同维度反映治疗获益。TTD2涵盖从后续治疗起始至终止的全过程,综合反映治疗方案的耐受性、疗效持续性及患者依从性;而PFS2是指从后续治疗开始至二次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更直接反映后续治疗策略的疗效。

结果显示,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在一线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接受后续治疗的中位PFS2达25.7个月,2年PFS2率达65.3%,提示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具有“拖尾效应”,不仅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PFS获益,延缓首次进展,还可对后续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使其后续治疗仍能为患者维持较长时间的疾病控制。

Picture 1.png

此外,一线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的中位TTD2达29.8个月,表明患者接受一线奥希替尼治疗进展后从接受后续治疗开始到后续治疗结束的中位时间接近2.5年,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且后续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双佳。

Picture 2.png

FLOURISH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临床启示

周建娅教授:大型国际多中心RCT研究FLAURA虽然证明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在PFS和OS上的双重获益,但其中国队列仅纳入136例患者,因此,有必要在中国本土开展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奥希替尼在中国患者群体中的整体疗效,揭示中国患者中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的耐药模式。

FLOURISH研究作为一项聚焦中国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治疗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共纳入了481例中国患者,覆盖22家中心,更贴近真实世界诊疗,且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本土化依据。

FLOURISH进展后分析不同于以往的EGFR-TKI研究——主要关注一线治疗的PFS和OS,而是将终点延伸至后线治疗,通过TTD2和PFS2,量化了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对整体病程的“全程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42例报告了进展部位的患者中,肺部是最常见的进展部位(占66.9%),而CNS进展仅占16.9%。这一发现再次为奥希替尼良好的颅内疗效,包括控制新发病灶和延缓颅内病灶进展提供了数据支持,而这可能与奥希替尼较强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有关。

图3.png

此外,在疾病进展的患者中,64.1%接受了后续治疗,接受后续治疗患者的中位TTD2达29.8个月,中位PFS2达25.7个月。这表明即使在一线奥希替尼进展后,患者仍可通过后续治疗获得显著临床益处,且持续时间较长。这与传统观念中靶向治疗耐药后预后较差的印象不同,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奥希替尼结合后线治疗灵活应用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此次研究结果揭示肺部是最常见的进展部位,提示临床中需注意肺部影像学随访;CNS进展占比低则支持奥希替尼作为基线脑转移患者的优选方案;高后续治疗接受率和长TTD2/PFS2表明,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进展后,积极采取后续治疗仍能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临床可参考这些数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进展患者管理的未来方向

周建娅教授: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管理中,未来研究及临床实践需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首先是推动“精准治疗”模式基于耐药机制解析,深入探索奥希替尼耐药后的分子特征,可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医生在患者一线治疗进展后,可以通过组织或血浆样本进行动态基因检测以明确耐药机制。FLOURISH研究此前结果显示中国人群中MET扩增是最主要的耐药机制,但其他潜在耐药机制如新发现的FANCM扩增等仍需进一步验证。

其次是构建“靶向联合”策略基于耐药后的基因检测结果,实现从经验性治疗到机制驱动的转变。对于MET扩增引发的奥希替尼耐药患者,奥希替尼联合MET-TKI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为治疗带来了新选择,并且多项研究已初步观察到双靶联合在耐药后患者中的获益趋势和可控的安全性。

此外,针对耐药后患者的新型治疗药物也正在探索中,如TROP-2 ADC、EGFR/c-MET双抗和PD-1/VEGF双抗等,其中部分药物已经获批相应临床适应证,其他多项相关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期待看到更多研究数据,为NSCLC治疗开拓崭新道路。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ELCC文末图片.png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