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力教授谈中肿内科大查房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04月08日
来源:肿瘤资讯

在肿瘤内科领域,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成为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力量。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良医汇推出的“中肿内科大查房”栏目,近期迎来了第100期的重要里程碑。【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分享中肿内科大查房的设立初衷、积极影响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揭示其在肿瘤内科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

初心与传承奠定学科交流基石

肿瘤内科作为内科领域中一个进展迅猛且相对较年轻的分支学科,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中肿内科大查房自科室建立之初便成为重要的医疗交流形式之一,并一直传承至今。中肿内科大查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科室早期,由管忠震教授、潘启超教授等老一代肿瘤内科专家主持和讲课,为年轻医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奠定了这一传统交流形式的基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肿内科大查房也在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医疗交流的需求,中肿内科大查房在5年前开始尝试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进一步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和影响力。这种创新形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同行能够参与到这一学术交流中来。

中肿内科大查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跨瘤种的交流模式。无论是治疗哪种瘤种的肿瘤内科医生,都可以共同参与其中。此外,还会邀请病理、影像、分子诊断等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参与讨论,以丰富交流的内容和视角。这种跨瘤种、跨专业的交流形式,为肿瘤内科医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不同瘤种治疗经验的共享和推广。

显著成效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一、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中肿内科大查房对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肿瘤内科专科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各瘤种的治疗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跨瘤种的交流仍然至关重要。通过大查房的形式,不同瘤种的专家可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促进学科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创新。这种交流有助于打破学科内部的壁垒,推动肿瘤内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保障人才培养支持

中肿内科大查房为肿瘤内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过将不同瘤种的肿瘤内科医生聚集在一起,促进了跨瘤种的交流与学习。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医生们了解不同瘤种的治疗特色,还能让他们掌握肿瘤内科治疗的共性知识,如肿瘤支持治疗、症状管理等。这些共性知识对于任何瘤种的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查房的继续教育形式也为医生们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三、促进知识传播与交流

中肿内科大查房以继续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讲课后的问答环节解答疑难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医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大查房还鼓励自由提问,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这种独特的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科建设和交流,也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创新实践持续优化与探索前行

在过去的100期大查房中,中肿内科团队不断探索和优化大查房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大查房以继续教育为主要目的,注重知识的传播和讲解,通过讲课和问答环节,帮助医生们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理念。另一方面,大查房也注重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通过讨论实际病例,解决临床中的疑难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大查房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实用性。

在实践中,中肿内科大查房团队也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例如,有段时间线上直播收视率偏低,团队发现可能是讲课内容过于专业、范围过窄。于是,团队尝试将讲题泛化,以满足更广泛受众的需求。具体举例来说,有一期蔡清清教授计划介绍关于淋巴瘤生殖保护的讲座,但生殖保护存在于多瘤种的治疗中,于是经商讨决定将讲题扩展到恶性肿瘤的生殖保护,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中肿内科大查房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调整,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每周开展线下查房,同时每月两次线上直播,结合继续教育与实战病例讨论,更好地适应不同受众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NY
排版编辑:HYC

评论
04月10日
王辉
浙江萧山医院 | 肿瘤内科
感谢张力教授分享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