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安罗替尼真实世界数据发布:免疫耐药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均破局!

03月2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晴医荟

两项聚焦安罗替尼临床实践的重磅研究——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亚进/商昌珍教授牵头的AN-IMPACT研究,以及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牵头的AN-BELIEF研究,在2025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发布了最新数据。这两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分别探讨了安罗替尼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经治和贝伐珠单抗经治实体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已披露的关键数据进行解读。

AN-IMPACT研究: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经治实体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1, 2

01背景

ICIs耐药已成为实体瘤临床管理的重要挑战,目前后线治疗选择有限。安罗替尼作为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除抑制血管生成与增殖信号通路外,临床前研究揭示其可通过调控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逆转ICIs耐药。AN-IMPACT研究旨在评估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在ICIs经治中国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02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中国6家医疗机构收治的ICIs经治实体瘤患者数据。根据后续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组,以及未使用抗血管生成TKIs的其他治疗组。根据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原发位置和既往治疗线数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不良事件按CTCAE v4.03进行分级。

4487cba3733340bfe393abe3b7c39e98.jpeg

 图1  AN-IMPACT研究设计

03结果

共有911例患者入组,包括539例(59.2%)非小细胞肺癌(NSCLC)、210例(23.1%)肝细胞癌、65例(7.1%)食管癌、59例(6.5%)胃癌、30例(3.3%)宫颈癌和8例(0.9%)子宫内膜癌。中位年龄为 58.0 岁(51.5-66.0 岁),74.6% 为男性,63.6% 为 IV 期,63.9% 只接受过一线治疗。


所有患者经过2:1 PSM后,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组和其他治疗组分别有431例和216例患者,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显著长于其他治疗组(7.9 vs 6.2个月;HR 0.79,95% CI 0.62-1.00;P=0.039)。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5%(41/431)和11.6%(25/216)。进一步比较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组与其他治疗组的疗效,2:1 PSM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组(n=404)的中位PFS为7.9个月,其他治疗组(n=203)为6.1个月(HR 0.72,95% CI 0.57-0.91;P=0.002)。两组的ORR分别为10.1%(41/404)和11.8%(24/203)。在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的431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5%的患者)是过敏(9.7%)、胃肠道事件(8.6%)、出血(7.7%)和手足综合征(5.6%)。


对于NSCLC患者,中位年龄为61.0岁(55.0-68.0岁),77.0%为男性,73.1%为IV期,59.0%仅接受过一线治疗。经过3:1 PSM后,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组和其他治疗组分别有285例和95例患者。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组的中位PFS显著长于其他治疗组(8.8 vs 8.3个月;HR 0.70,95% CI 0.49-0.99;P=0.041)。ORR分别为12.6%(36/285)和17.9%(17/95)(P=0.20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3.5%(181/285)和61.1%(58/95)(P=0.668)。在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的285例患者中,不良事件谱与整体人群基本一致,包括过敏(10.2%)、胃肠道事件(9.1%)、出血(9.1%)和手足综合征(6.7%)。

9a2761bf43e04d59862d169e1277dfa3.jpeg

图2  NSCLC患者的PFS曲线图

04结论

AN-IMPACT研究结果表明,安罗替尼在ICIs经治实体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带来额外生存获益。

AN-BELIEF研究:真实世界中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安罗替尼治疗实体瘤疗效的影响3

01背景

贝伐珠单抗作为经典抗血管生成药物,其获得性耐药导致的治疗瓶颈始终是临床痛点。安罗替尼凭借独特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与贝伐珠单抗形成机制差异。临床前研究进一步揭示,安罗替尼可通过下调RGC32或抑制TGFβ1通路来逆转贝伐珠单抗耐药。AN-BELIEF研究作为一项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采用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评估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后线安罗替尼疗效的影响,第二阶段评估安罗替尼在贝伐珠单抗经治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

02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中国6家医疗机构的746例非鳞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基于年龄、性别和治疗线数的PSM。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PFS,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0932cd4baf4786984f8dec95d0d61fa9.jpeg

图3  AN-BELIEF研究设计(非鳞NSCLC)

03结果

首先将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组(n=108)和既往其他治疗组(n=174)。PSM 后分别有73例和146例患者,两组的中位PFS 相似(6.4 vs 7.5个月;HR 1.20,95% CI 0.83-1.73;P=0.334)。


根据后续治疗将贝伐珠单抗经治患者进一步分为三组:安罗替尼单药组(n=108)、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组(n=345)和未使用抗血管生成TKIs的其他治疗组(n=119)。PSM后,安罗替尼单药组(n=93)和其他治疗组(n=93)的中位PFS相似(5.8 vs 5.2个月;HR 0.95,95% CI 0.66-1.36;P=0.769),而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组(n=297)的中位PFS显著长于其他治疗组(n=99)(6.4 vs 5.2个月;HR 0.76,95% CI 0.57-1.00;P=0.048)。

73195160db23c290394aaaf9aaba49cd.jpeg

图4 (A) 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既往其他治疗组的PFS曲线图;(B)安罗替尼单药组和其他治疗组的PFS 曲线图;(C)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组和其他治疗组的PFS曲线图

04结论

第一阶段中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和既往其他治疗组的中位PFS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非鳞NSCLC中既往贝伐珠单抗治疗对安罗替尼的疗效影响有限。第二阶段中,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可达到与其他治疗相当的中位PFS,进一步为其作为NSCLC后线标准治疗提供临床证据,而安罗替尼联合治疗可能会为贝伐珠单抗经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总结

  • 破局耐药困境:安罗替尼在ICIs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耐药实体瘤患者中均显示生存获益,有望打破后线治疗僵局。

  • 联合治疗优势: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方案在两类耐药人群中均显示出更优的获益趋势,提示其协同增效潜力。

  • 真实世界验证:AN-IMPACT和AN-BELIEF均是基于大样本中国患者数据展开的真实世界研究,为安罗替尼的临床使用提供高质量循证支持。

参考文献

1. Shang C, et al. AACR 2025. 5964/24P.
2. Dong Y, et al. ELCC 2025. 39P.
3. Wang J, et al. ELCC 2025. 50P.

* 本资料为专业医学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非广告用途 ;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rini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elody








评论
03月29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3月29日
黄文斌
南京市第一医院 | 病理科
安罗替尼真实世界数据发布
03月29日
刘岩
馆陶县人民医院 | 放疗科
免疫耐药和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均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