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323攻坚癌症防治行动】科研团队发现早期预测放射性肺炎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免疫治疗联合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将获益

03月27日
来源: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韩光教授研究团队

省肿瘤医院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最新研究让免疫治疗联合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获益

近日,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韩光教授研究团队与同济医院肿瘤科袁响林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放疗领域顶级期刊《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通过监测血浆趋化因子早期预测接受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揭示了特定血浆趋化因子能早期预测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和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123.png

据悉,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和同济医院肿瘤科共同作为主要研究中心,韩光教授、袁响林教授和刘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韩光教授团队李莹为共同第一作者。

韩光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
美国内布那斯加州大学医学院(UNMC)放疗中心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头颈肿瘤多学科诊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免疫学会放射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曾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3篇 (总IF=262.9) ,单篇最高IF=25.62,参编医学论著4本。

研究背景

韩光教授介绍,目前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较为常见,一般能够较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的患者甚至可以得到根治机会。但是,两种治疗方式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有可能会叠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导致治疗终止,需要引起重视和干预。

早在2022年,韩光教授团队就发现对于既往已接受免疫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如果再行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高达65%,其中2级以上肺炎(即出现明显症状的)发生率为40%。2023年,韩光教授团队又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肺部的平均放射剂量是发生3级及以上肺炎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了以平均放射剂量为连续变量的肺炎风险增量模型,为改进胸部放疗计划和肺部剂量限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为获得可以在接受过免疫治疗和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中早期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韩光教授团队联合袁响林教授团队发起了本次研究。该研究选取国内三家医疗机构214例在2021—2023年间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1例患者在接受胸部放疗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研究团队抽取患者放疗前、放疗第2周、放疗第4周时的血浆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种类繁多,本研究选取了可能相关的17种),然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与分析。

456.jpg

研究工作流程

随访发现,214人中有75人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占比为35%,而放疗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71人中有32人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占比为45.07%,说明免疫治疗后再进行胸部放疗会明显增高肺炎发生率。

789.jpg

前期免疫治疗增加了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和血浆趋化因子的风险

血浆检测发现,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血浆趋化因子水平明显升高。通过统计学分析,研究团队首次发现血浆趋化因子CXCL10、CXCL2和CXCL14能早期预测接受免疫治疗联合胸部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动态监测CXCL10可更准确地评估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10.jpg

血浆趋化因子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炎

基于现有数据与分析,研究团队为接受过免疫联合胸部放疗的患者构建了基于三种血浆趋化因子和肺部平均放射剂量评分系统的工具,能更好地早期识别放射性肺炎高风险患者,便于临床上及时早期干预,包括调整放射剂量、给予药物预防、放疗后进行更为密集的随访监测等,以便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或减轻其发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为早期评估和预测既往接受免疫治疗和胸部放疗的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风险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策略。当然,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多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是美国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官方杂志(影响因子6.4,中科院分区为医学1区,JCR分区为Q1),也是全球放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此项研究成果的发表,说明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韩光教授团队对免疫治疗时代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方阵。

作者:李莹
编辑:王芳
排版编辑:Dawn


评论
03月27日
张剑
锦州市中心医院 | 其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