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县域诊疗,规范同行 | 肺癌诊疗学术巡讲项目3月18日线上会顺利召开

03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位居国内癌症发病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近年来,靶向治疗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生存改善,但如何应对耐药、如何制定晚期肺癌治疗策略等重要问题仍需探索和解答,基层肺癌诊疗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2025年3月18日,县域肺癌诊疗学术巡讲会议于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李润浦教授担任主席,并邀请到北京朝阳医院关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胡维亨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幸教授进行精彩分享,香河县人民医院张宝荣教授、磁县肿瘤医院李玉森教授、北京朝阳医院朱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王巍伟教授、黄骅市人民医院白秀丽教授、滦州市人民医院李伟教授等多位专家作为讨论嘉宾参加大会,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与热烈的讨论。


会议伊始,李润浦教授为巡讲会致开场辞,并表示恶性肿瘤的治疗知识日新月异,需要经常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满足患者对治疗的需求,新的药物、新的疗法不断的涌现,同样促使肿瘤医生不断地进行学习。随后,李润浦教授邀请大会嘉宾就肺癌诊疗做学术分享。

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治疗策略优化

关印教授展示了多项EGFR-TKI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EGFR阳性NSCLC患者治疗策略的现状和优化方向。目前,奥希替尼单药基于III期FLAURA研究已成为EGFR阳性NSCLC一线标准治疗,但原发耐药和残余肿瘤问题仍限制长期获益。III期FLAURA2研究通过联合奥希替尼与培美曲塞及铂类化疗进一步突破疗效瓶颈,全人群PFS显著改善(HR=0.62),中国亚组中位PFS达33.2个月,且无论EGFR突变属于何种亚型(19外显子缺失/L858R)或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均显示一致获益。

针对奥希替尼单药耐药后的治疗,III期MARIPOSA-2研究表明,埃万妥单抗联合拉泽替尼及化疗(LACP)较单纯化疗显著延长中位PFS(8.2个月 vs 4.2个月,HR=0.47),而ORIENT-31、ATTLAS等研究探索了免疫联合方案(如PD-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化疗)的潜力,但需权衡多药毒性。亚组分析提示,基线转移负荷较低、血浆EGFR突变可检测或合并CNS转移的患者可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更显著,后者可能与血肿瘤屏障破坏后化疗渗透增强有关。未来需进一步明确原发耐药机制、优化序贯策略,以持续提升患者生存。

图片1.png

FLAURA2研究中获益较好亚组信息

2024MET靶向诊疗领域前沿进展解读

胡维亨教授指出,针对MET异常NSCLC诊疗,近年来的进展主要聚焦于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跳突)、原发/继发MET扩增及过表达的靶向治疗。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特异性MET抑制剂可显著改善METex14跳突NSCLC预后:赛沃替尼IIIb期研究显示其在初治MET异常NSCLC人群mPFS达13.7个月,2年OS率57%;卡马替尼在初治METex14跳突人群中ORR 68.3%,mPFS达12.5个月。原发MET扩增/过表达方面,FLOWERS II期研究首次证实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合并原发MET异常患者的显著疗效(ORR 90.5% vs 60.9%,mPFS 19.6个月 vs 9.3个月,HR=0.59)和可控安全性。

EGFR-TKI耐药后MET异常是重要耐药机制,SAVANNAH研究探索了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在三代EGFR-TKI耐药后MET扩增/过表达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MET高扩增(FISH GCN≥10)或高过表达(IHC 3+≥90%)亚组ORR达49%,mPFS 7.1个月。INSIGHT 2研究则提示特泊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三代EGFR-TKI耐药后MET扩增患者各亚组ORR均超40%,亚裔人群近60%。未来需III期研究验证双靶方案的长期生存获益,并明确MET检测标准(FISH、IHC、ctDNA)以精准筛选获益人群,同时关注联合治疗的耐受性优化。

图片2.png

MET扩增/过表达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讨论环节一

李润浦教授的主持下,针对EGFR/MET靶向治疗的讨论拉开帷幕。张宝荣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决策。李玉森教授分享了临床实践方面的探讨,包括治疗时机的选择和联合策略制定。朱敏教授强调肺癌诊疗规范化的重要性。王巍伟教授、白秀丽教授就靶向耐药后联合治疗策略的选择提出问题,对此李润浦教授表示,第三代靶向药物耐药后临床管理复杂,主要因耐药机制多样(旁路突变、新靶点突变及组织学转化)和疾病进展模式差异(局部/广泛进展)。真实世界中,患者耐药后体能状态下降导致四药联合方案适用性有限,多数难以匹配有效二线治疗。李伟教授表示,对于耐药患者应尽量进行组织活检或液体活检明确耐药机制。

晚期临床实践案例分享

李幸教授分享了一例伴肝转移及颈椎椎体骨转移的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晚期病例,该患者在第1周期首先接受了地舒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并在完善基因检测后进行奥希替尼单药治疗;第2周期接受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后,行椎体转移灶切除术,达到部分缓解;随后继续进行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持续治疗5个周期后病情稳定,8周期后部分缓解。迄今为止,患者PFS达7个月,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随后,李幸教授进一步分析了采用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作为主要治疗策略的原因,即FLAURA 2研究的重要结果。FLAURA2提升L858R人群疗效,获益程度接近19del,突破既往EGFR-TKI治疗的mPFS边界,重塑一线治疗格局。此外,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改善脑转移患者疗效,延长CNS PFS,CNS CR率可达到59%。安全性也是重要因素,奥希替尼联合化疗与奥希替尼单药的耐受性均较好,其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在诱导化疗阶段(0-3个月)发生率较高,在维持治疗阶段发生率明显降低,体现了奥希替尼可控的安全性。图片3.png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方案的PFS延长获益较好

讨论环节二

在针对病例分享的讨论中,张宝荣教授提到了转移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压迫严重时予以针对性缓解治疗的重要性。李玉森教授探讨了存在多发转移灶时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选择。李伟教授讨论了CNS转移或转移累及CNS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权衡。李幸教授表示,治疗方案的选择当中,患者体能状况能否耐受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关印教授探讨了舒沃替尼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管理,并针对真实世界中TKI耐药后治疗方案选择,强调需根据疾病进展模式(局部或全身)、患者耐受性及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综合判断化疗或四药联合的适用性,同时需参考指南差异及个体化分析潜在获益人群。

在本次会议中,专家们就肺癌的靶向治疗、晚期NSCLC治疗策略等临床重点话题做了探讨,对相关前沿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总结。通过专家们的分享讨论,本次巡讲会促进了县域学术交流,推动了基层肺癌诊断与治疗能力的提升。期待今后的县域巡讲进一步助力肺癌领域工作者共同学习进步,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丹忱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