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模式重塑了现代医学的诊疗路径,肺癌作为研究更新较为迅速的疾病,集中体现了精准医学的诊疗进展。【肿瘤资讯】定期总结顶级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读者分享,以帮助同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了解前沿进展。
莫博赛替尼或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III期EXCLAIM-2研究
莫博赛替尼是一款口服、针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XCLAIM-2是一项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莫博赛替尼或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初治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莫博赛替尼口服160mg,每日一次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每3周一次治疗,4周期治疗后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预计在出现70%,即227例PFS事件数时进行预设期中分析。

研究结果
共354例患者接受随机化,靶向治疗和化疗组分别入组179例和175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特点均衡可比。首次中期分析数据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4日,两组中位PFS均为9.6个月,HR=1.04,P=0.803。主要研究终点跨过预设的无效性边界(HR>1);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2%和3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12.0个月和8.4个月,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8.6个月和8.4个月,预设的亚组并未观察到有获益趋势,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和80%,中位缓解出现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2.8个月。两组均有22%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未达到和30.0个月,HR=0.98,2年OS率分别为61%和62%,3年OS率分别为51%和47%。
莫博赛替尼组最常见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腹泻20%、脂肪酶升高6%、贫血6%;化疗组分别为贫血10%、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7%,因不良反应而导致剂量调整的比例分别为77%和63%。
研究结论
莫博赛替尼相较于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EGFR 20插入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展示优效性,研究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脑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含铂双药一线治疗突变阴性且有脑转移的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脑转移是NSCLC患者较常见的转移部位,但治疗选择有限且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索脑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以及含铂双药在初治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研究,共在中国9家中心进行,研究纳入年龄≥18周岁、存在脑转移的初治NSCLC患者,患者不携带驱动基因突变,PS评分0~1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SBRT或全脑放疗同时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00mg,每三周一次及研究者选择的含铂双药治疗(非鳞癌患者为培美曲塞500 mg/m2联合卡铂AUC=6或顺铂75 mg/m2,鳞癌患者为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联合铂类)。4~6周期化疗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6个月PFS率。
研究结果
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共67例患者入组,2例患者排除分析(脑转移病灶小于5mm),65例患者接受治疗并纳入分析。中位年龄66周岁,92%的患者为男性,中位随访时间14.1个月,6个月PFS率为71.7%,颅内ORR为78.5%,DCR为98.1%;系统ORR为69.2%,DCR为93.8%。系统中位PFS为10.7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71.7%、44.2%和26.8%;中位颅内PFS为16.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颅内PFS率分别为83.0%、65.6%和44.7%;中位OS为20.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70.3%和38.4%。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22%、白细胞下降15%、血小板下降15%、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放疗性坏死发生率为5%,但均为1~2级,没有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出现。

疗效数据
研究结论
放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含铂双药治疗在有脑转移、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初治NSCLC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还需要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证实。
安罗替尼联合EGFR-TKI在EGFR-TKI耐药且出现缓慢进展或寡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EGFR-TKI在晚期且接受TKI治疗后出现缓慢进展或寡进展的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纳入年龄18~75周岁、组织病理学确认的NSCLC患者,患者携带EGFR突变且接受靶向治疗后出现寡进展或缓慢进展。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给予安罗替尼12mg,口服两周休息一周的治疗,同时联合EGFR-TKI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6个月、12个月PFS率、ORR、DCR、OS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
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共120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PFS为9.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68.5%和38.8%。86例接受一代和二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9.2个月;32例一线接受三代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10.3个月,整体患者ORR和DCR分别为6.7%和87.5%。3级及以上全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
研究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EGFR-TKI继续治疗改善了患者获益,展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
Socazolimab或安慰剂联合依托泊苷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PD-L1抑制剂 Socazolimab在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4周期含铂双药化疗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5mg/kg),随后进行免疫维持治疗。
共498例患者接受随机化,免疫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入组250例和248例患者。至2023年10月,免疫治疗组和含铂双药治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9个月和11.58个月,HR=0.799,P=0.0158;中位PFS分别为5.55个月和4.37个月,HR=0.569,P<0.0001。

两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3%和75.7%。Socazolimab联合EC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延长了患者生存,且没有增加安全性风险。
DOI:10.1200/JCO-24-01269
DOI:10.1016/S1470-2045(24)00643-0
DOI:10.1186/s13045-024-01656-0
DOI:10.1038/s41392-024-02115-5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Y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