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肺长TALK丨CROWN研究中国亚组首次披露,5年PFS率高达70%,亚洲亚组5年PFS率63%,洛拉替尼亚洲人群获益与全球一致

03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CROWN研究5年随访数据于2024 ASCO 发布,洛拉替尼组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疗效获益,中位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达60%,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单药靶向治疗晚期NSCLC以及所有转移性实体肿瘤中最长的PFS,为晚期NSCLC靶向治疗树立了新标杆。2024 ESMO大会发布CROWN研究亚洲亚组5年随访结果,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亚洲患者5年的PFS率达63%,与全球患者生存获益一致。


近日,CROWN研究亚洲亚组5年随访结果全文发表于JTO杂志,并且首次公布中国亚组随访数据。

研究设计

CROWN 研究亚洲亚组,共纳入120名来自亚洲既往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洛拉替尼(N=59)或克唑替尼(N=61)治疗。洛拉替尼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克唑替尼剂量为250mg,每日两次。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INV)PFS,ORR和IC ORR,DOR和IC DOR,IC TTP,安全性和biomarker分析等。

图片1.png

亚洲亚组5年PFS率63%,中国亚组5年PFS率70%,亚洲人群PFS获益与全球一致

截止2023年10月(洛拉替尼组 vs 克唑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2.4 vs 55.1个月),亚洲亚组中洛拉替尼组的中位PFS仍未到达(95%CI 64.3-NR),HR=0.22(95%CI 0.13-0.37)。洛拉替尼亚洲亚组中5年PFS率达63%(95%CI 49-74)。

图片2.png

洛拉替尼中国亚组(N=20)5年随访,洛拉替尼组中位PFS仍未到达HR=0.19(95% CI: 0.05–0.75);5年PFS率达70%。

图片3.png

无论是否基线伴脑转移,洛拉替尼均显示出更优的生存获益

●    在基线伴脑转移患者中,洛拉替尼中位PFS仍未达到(95% CI: 29.3–NR),HR=0.05(95% CI: 0.01–0.24),5年PFS率62%(95% CI: 31–82)。

图片4.png

●    基线无脑转移组,洛拉替尼中位PFS仍未达到(95% CI: 21.3–NR),HR=0.28(95% CI: 0.16–0.52),5年PFS率64%(95% CI: 48–76)。

图片5.png

双重守护——洛拉替尼即可有效阻遏新的脑转移发生,并对原有脑转移病灶有效控制

经过5年长期随访,洛拉替尼组仅1例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洛拉替尼组中位至颅内进展时间(IC-TTP)仍未达到(95% CI: NR–NR),HR=0.01(95% CI: <0.01–0.11),5年无颅内进展率98%(95% CI: 84–100)。且第2-5年无颅内进展率均为98%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患者每8周就要进行一次监测及头颅扫描,洛拉替尼组颅内进展率依然很低。

图片6.png

基线脑转移组,洛拉替尼颅内客观缓解率(IC ORR)达69% (95% CI: 39–91),且均为完全缓解(CR)。

图片7.png

洛拉替尼可使携带预后不良生物标志物或难治性突变的患者获益更多

EML4::ALK v1和v3变体中,洛拉替尼组ORR均高于克唑替尼组。V1变体中为100% (95% CI: 54–100)vs 46%(95% CI: 17–77);V3变体中为82%(95% CI: 48–98) vs 69% (95% CI: 39–91)。

随访5年,V1变体组中,洛拉替尼组中位PFS、中位DOR仍未达到,HR= 0.11 (95% CI: 0.01–0.92);V3变体组中,洛拉替尼组中位PFS、中位DOR仍未达到HR= 0.15 (95% CI: 0.04–0.58)。TP53突变组中,洛拉替尼组中位PFS、中位DOR仍未达到,克唑替尼组中位PFS 7.2个月,中位DOR 8.0个月。

图片8.png

长期使用安全可控,亚洲亚组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随着洛拉替尼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亚洲亚组并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且与全球人群保持一致。洛拉替尼3/4级AE主要为:高甘油三酯血症(34%)、高胆固醇血症(22%)和体重增加(20%)。

图片9.png

值得注意的是,两组间的心血管AE发生率相似,洛拉替尼组心血管AE为27%,克唑替尼组32%。且在基线时存在或在研究期间出现高脂血症的患者中,洛拉替尼组56名患者中有15名(27%)发生了心血管 AE,克唑替尼组15名患者中有10名(67%)发生了心血管 AE。提示随着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的延长,洛拉替尼导致的高脂血症并不增加心血管AE发生率。

图片10.png

剂量调整可有效管理AE且不影响洛拉替尼的全身疗效及颅内疗效

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组全因AE导致的减少剂量(分别为 24% 对 15%)、暂时停止治疗(分别为 70% 对 58%)和永久停止治疗(分别为 14% 对 13%)发生率相似。洛拉替尼治疗相关AE导致的永久停药率仅5%,克唑替尼为8%。剂量调整均发生在治疗的前26周。洛拉替尼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在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中未发现明显差异,表明亚洲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100mg QD)。
 
洛拉替尼前16周剂量降低及未剂量降低的患者的中位PFS均仍未达到

图片11.png

洛拉替尼前16周剂量降低及未剂量降低的患者的中位IC-TTP均仍未达到

图片12.png

总结

CROWN研究5年随访数据报道了迄今为止单药靶向治疗晚期NSCLC以及所有转移性实体肿瘤中最长的PFS,包括前所有未的全身疗效和颅内疗效,树立了晚期NSCLC治疗的新标杆。

经过5年随访,CROWN研究中亚洲亚组的结果显示,洛拉替尼的中位PFS仍未达到,5年PFS率达63%,5年颅内无进展率达98%。长期使用安全可控,不良反应大多可以通过剂量调整来管理且不影响全身疗效及颅内疗效。洛拉替尼在亚洲人群中长期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整体人群保持一致,且亚洲与非亚洲人群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差异,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不会影响洛拉替尼的疗效并可有效的管理不良反应。5年随访数据更新,进一步支持洛拉替尼作为ALK阳性晚期NSCLC亚洲患者一线优选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文发表次披露洛拉替尼中国亚组数据,洛拉替尼组5年PFS仍未达到(95% CI:19.4–NR),5年PFS率高达70%HR=0.19(95% CI: 0.05–0.75),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或者死亡风险达81%,为中国患者接受洛拉替尼一线治疗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Wu Y-L, et al. First-line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CROWN study.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5), DOI: 10.1016/j.jtho.2025.02.021.
2. Solomon BJ, er al. J Clin Oncol. 2024 Oct 10;42(29):3400-340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2日
尚瑞国
鹤壁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洛拉替尼的心脏毒性还是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的。
03月13日
李强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 肿瘤内科
洛拉替尼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在亚洲和非亚洲患者中未发现明显差异,表明亚洲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100mg QD)
03月11日
史姝婷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外科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