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ADC应用:间质性肺病风险解析

03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期,Cancers (Basel)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Target Expression an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sociation or Causation or Neither?  [1]”的文献,研究了 ADC 在NSCLC 中的应用及其引发药物性间质性肺病(D-ILD)的风险。研究提示,ADC 在NSCLC 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 D-ILD 的发生率并未与目标抗原的表达水平直接相关。这表明 D-ILD 可能由 ADC 的细胞毒性载荷和连接子特性等因素引起。【肿瘤资讯】整理了其中重点信息,以飨读者。

ADC药物的兴起与治疗挑战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绝大多数。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基因靶向治疗的出现显著改善了NSCLC患者的预后,但癌症患者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开发创新疗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因其能够将细胞毒性药物特异性地输送至癌细胞而备受关注。ADC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理论上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选择性攻击,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害。这就给ADC带来了巨大的治疗潜力,尤其是在治疗NSCLC等难治性癌症时。

尽管ADC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NSCLC的治疗中仍面临挑战。特别是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D-ILD)是ADC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D-ILD是一种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可能与感染性肺炎或癌症进展相似,这给早期和准确的诊断带来了挑战。因此,深入研究ADC与D-ILD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角度、多维度探索ADC与D-ILD发生的重要关系

本研究通过检索多个医学数据库,包括MEDLINE(Ovid)、Embase(Elsevier)和CENTRAL(Cochrane Library),以及国际肿瘤学会议的会议摘要和试验注册信息等,时间截止到2023年3月。检索的研究仅限于英文或翻译成英文的文献,研究的关键词包括“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DC”和“lung adenocarcinoma”等。通过对每篇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审阅,识别出描述ADC在NSCLC中应用的临床试验。

在研究ILD发生率方面,研究纳入了所有与ADC相关的临床试验,无论其是否获得FDA批准。通过审查trastuzumab deruxtecan(ERBB2)、patritumab deruxtecan(ERBB3)、datopotamab deruxtecan(TROP2)、tusamitamab ravtansine(CEACAM5)和Telisotuzumab Vedotin(MET)的研究,以提取ILD发生率的数据。

此外,研究还通过使用公开数据集对ADC的靶标抗原的bulk RNA、单细胞RNA和蛋白质表达进行了深度分析。

ADC在NSCLC中的靶标表达与D-ILD关联性分析

1. 靶标抗原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ADC的靶标抗原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这一发现通过对来自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项目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正常肺组织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中发现,所有靶标抗原在肺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肺泡细胞(1型或2型)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单细胞RNA在肺泡细胞的nTPM(每百万个RNA分子中的转录本数)表达范围为73.7-1549.8(图1)。

图片1.png

图1. 肺组织中ADC靶标抗原的scRNA-seq表达

2. 蛋白质表达分析

通过HPA(Human Protein Atlas)的IHC分析,发现五个靶标中的三个(ERBB2、ERBB3和CEACAM5)在IHC上显示出中等强度的染色(2+),而MET在肺泡细胞上显示出弱染色。同样,对于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ERBB2、ERBB3、CEACAM5和MET的IHC染色强度为中等到高(图2)。

图片2.png

图2. 来自人类蛋白质图谱的HER2、HER3、TROP2、CEACAM5和MET靶标抗原的正常肺组织的IHC染色

3. D-ILD的发生率、与靶标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D-ILD的发生率与靶标抗原的表达水平并无明显相关性。具体而言,研究评估了多种ADC在临床试验中的D-ILD发生率,结果显示D-ILD的发生率范围从0%到26.4%不等。而且,ILD发生率与IHC染色强度没有明显的模式关联。这表明D-ILD的发生可能并不直接与靶标抗原的表达水平相关,而可能与ADC的连接子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特性有关。

研究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多数ADC可靶向的抗原在正常肺组织中都有表达,尤其是在肺泡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然而,尽管在肺泡细胞上有中等到高强度的IHC染色,ADC可靶向抗原的表达水平并不能解释任何级别ILD的发生率。这表明D-ILD可能与蛋白质的表达无关,而是与ADC的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和连接子特性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伊立替康(一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在肺癌患者中导致D-ILD的发生率更高。而有趣的是,临床上开发的很多ADC通常采用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作为有效载荷,因此有关于ADC的有效载荷值得进一步探索。

此外,ADC诱导的肺损伤可能与从癌细胞释放的游离有效载荷以及ADC解离产生的循环游离有效载荷有关。而且,ADC诱导的肺泡损伤可能与免疫细胞的非靶向摄取有关,而不是靶向依赖性摄取,这进一步证实了ILD毒性的非靶向起源。

总而言之,本研究为目前NSCLC中不同ADC导致的所有级别ILD的发生率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对ADC诱导的ILD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改善ADC的临床实践,确保其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Desai A, Subbiah V, Roy-Chowdhuri S, et al. Associ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Target Expression an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sociation or Causation or Neither? Cancers (Basel). 2024 Nov 7;16(22):3753. 

CN-20250228-00002

责任编辑:明小丽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3日
孙超敏
嵊州市人民医院 | 呼吸内科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肺癌类型
03月04日
刘阳
费县人民医院 | 胸部肿瘤科
感谢分享,获益良多。
03月04日
王亚军
阳春市中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