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新发现!cfDNA能预测早期肺癌

02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在我国每年新确诊的肺癌病例约50万人数,超高的新确诊病例背后是极其广大的肺癌早筛人群。对于肺癌的确诊,我们总是需要通过许多种手段,从抽血化验、拍片检查到穿刺活检,绝大部分的肺癌患者都要经过几轮的检测才能确诊。

为什么不能让检查“一击必中”呢?思其原因,就是“准确性”与“性价比”之争。

支气管镜检查和肺穿刺活检是肺癌确诊的金标准,但是有创的,对人体的损伤较大成本也较高。而比之对身体损伤更小,成本更低的低剂量螺旋CT目前是国内外筛查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但也有无法避免的小缺陷,例如辐射危害、例如较高的假阳性率。 

在探索更理想的肺癌检测手段时,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避免有创检查带来的风险,又能克服低剂量螺旋CT等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同时具备高准确性、无辐射危害的新方法。而就在近期,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或许为我们带来了曙光。

cfDNA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超过90%

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cfDNA片段组学特征的早期肺癌检测方法,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在90%以上。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外呼吸科顶级期刊《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上[1]
 
他们先构建了cfDNA的相关模型,随后对整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外部验证和独立验证的多次验证,结果发现该模型都能很好的诊断出哪个是肺癌患者,哪个不是肺癌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超过了90%,而且分期越晚,模型的评分就越高。
 
同时,该研究还发现,cfDNA模型还可以用于检测Ⅰ期或者肿瘤<1cm的早期病变。而且无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灶程度、组织学类型以及吸烟、饮酒等因素,它都展现出很好的敏感性。
 
总之,这项研究证实了,cfDNA模型具有优异的筛查早期肺癌的能力。那么,什么是cfDNA呢,它为什么可以检测出早期肺癌呢?

什么是cfDNA?

cfDNA指的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游离在细胞外的DNA片段。
 
正常情况下,DNA属于遗传物质,一般在细胞体内。而当体内细胞出现死亡时,它就会破裂,遗传物质也会被分解,只有极少一部分会进入血液当中,进而形成了cfDNA。因此,健康人,血液中cfDNA的含量极低。
 
而当人患上肿瘤以后,由于免疫细胞会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DNA,这些遗传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引起cfDNA的含量显著升高(平均可达正常值的6倍,最高可达10倍)。因此,通过cfDNA的含量高低,便可以判断出身体是否出现了肿瘤。
 
此外,肿瘤细胞由于存在基因突变,而正常细胞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还可以对cfDNA进行测序分析,进而在无创的条件下,判断出肿瘤的突变位点、类型等信息[2],为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也是根据这些特性,cfDNA目前成为了筛查早期肿瘤的“宠儿”。而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它确实具有优异的检测效果。

这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目前早期肺癌的筛查推荐使用的是低剂量螺旋CT。
 
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2021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低剂量螺旋CT在筛查早期肺癌时,存在假阳性率高、过度诊断和治疗、辐射暴露等局限性[2]
 
① 假阳性率高

也就是误诊率,即实际上无病却被判定为有病的百分比,假阳性率范围为7.9%-49.3%。这导致了部分非肺癌的患者,在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后,被判断为肺癌。

而一旦“患者”被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为肺癌,那么他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也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过度诊断和治疗。
 
② 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在JAMA统计的实验中,低剂量螺旋CT的过度诊断率范围在0%-67.2%。这导致了更多非肺癌患者进行了一些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如穿刺活检、开胸、胸腔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等。

这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焦虑。
 
③ 辐射暴露

低剂量螺旋CT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和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尽管相比于普通CT而言,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大幅降低,但依旧存在一些辐射。甚至有研究也表明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还可以诱发的癌症,尽管这种风险很低。
 
早期筛查的步伐永无止境,目前cfDNA正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趋势,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潜力,相比于低剂量螺旋CT这类影像学检查,cfDNA仅需要抽血,在操作的便捷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对身体的影响较小。
 
其次,cfDNA同样具有良好的检测效能,不仅可以区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还能发生肿瘤<1cm的早期病变,也能诊断出肺癌的分期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健性都很高。
 
最后cfDNA检测,不同于低剂量螺旋CT,它受仪器、地区医疗水平、医生水平、是否吸烟、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小,不仅结果可靠,而且适用范围更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fDNA检测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距离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和低剂量螺旋CT一样,它同样具有一些局限性,如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还未进行更大规模的数据验证等。
 
但是,相信未来它能成为筛查早期肺癌的利器,也将进一步帮助我们发现早期肺癌,进一步降低死亡风险,进而提高生存期。


参考文献

[1]Wang S, Meng F, Li M, et al. Multi-Dimensional Cell-free DNA Fragmentomic Assay for Detection of Early-Stage Lung Cancer.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2. doi:10.1164/rccm.202109-2019OC

[2]Jonas DE, Reuland DS, Reddy SM, et al.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 2021;325(10):971–987. doi:10.1001/jama.2021.0377

CN-20250227-00004

责任编辑:Yuno
排版编辑:Crysta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04日
李强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 肿瘤内科
预测到了早期肺癌后,影像上看不到怎么办?
03月03日
董瑞峰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cfDNA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超过90%
03月03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cfDNA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超过90%